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慷慨掷此身在*,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都是因为以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慷慨掷此身在*,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都是因为以其...

中文知识站 人气:1.03W

问题详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慷慨掷此身在*,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都是因为以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慷慨掷此身

在*,年轻一辈知道华罗庚,大都是因为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老一辈熟悉他,是因为他曾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苏省金坛县。他幼时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被人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帮父亲看管店铺,他整天捧着借来的《大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自学,用五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时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挽回了*命,却落下左腿残疾。这个劫难,反而让华罗庚坚定了一心攻读数学的信念。

1929年12月,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的错误。杂志到了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手里,他一打听才知道,作者原来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于是他力主把华罗庚请到清华来工作培养。华罗庚到清华后,没再去听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两门课,他不愿“浪费时间”在“太过浅近”的课程上。于是熊庆来让他进了算学分析班,而华罗庚学习这门高级课程十分轻松,还在课余自学了英、法、德、日等语言。曾就读清华物理系的力学家钱伟长回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清华最用功的学生,但一天早上6点,就发现华罗庚从远处一瘸一拐走来——他已经学习了3个小时,正在校园里散步呢。这样的实力和努力,助力23岁时的华罗庚登上了清华讲台讲授微积分。执教两年,他发表了15篇论文,大多数刊登在国外杂志上,其中一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德国《数学年鉴》收录。从此,无人不对华罗庚心悦诚服,据说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来清华讲学时,只要华罗庚有异样的表情或咳嗽一下,维纳就会停下来问:“我错了吗?”

华罗庚于1936年初到剑桥大学访学,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潜心研究,在数学权威刊物发表了18篇论文。“七·七事变”打断了他的访学进程,他回国随清华大学搬迁至昆明,破例被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正式聘为教授。1946年,华罗庚和李政道等人赴美访学,1950年初,华罗庚带着妻子儿女回国。途中,他在《致*全体留美学生的*》中说:“锦城虽乐,不如回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新华社立刻播发了这封长达万言的*。后来,一位美国记者写道:“他留在美国本来会对数学做出更多贡献,但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的数学会是什么样。”

回国后,华罗庚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还受命筹建中科院数学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此后几年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发现和培养人才上。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他点明调到*来的学生只有一个,那就是后来以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世界的陈景润。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之后说:“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有了他的提携,我才有今天。”

华罗庚曾说,早年在抗战时期虽然遇有劫难,条件艰苦,为数学读书做研究还是光荣的事,但*的劫难却使他“图书馆也不让进,十几年看不到文献”,因为无法割舍对数学的热爱,*中华罗庚在《*日报》发表文章,提出了“要用数学方法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牢记把方法交给群众”的主张。这成为此后20多年间华罗庚放弃纯粹数学研究、投入数学普及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心甘情愿下基层,甚至还有许多当年的工人记得华罗庚边折纸条边讲黄金分割的情景。*结束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选法”和“统筹法”。

生命的最后几年,华罗庚到英、美、港等地做学术访问,接受了许多迟来的荣誉。1985年6月12日下午,华罗庚在东京大学讲学,为省去翻译时间,他直接用英语讲了65分钟。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坐下来接受鲜花时,华罗庚突发心肌梗塞。

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带着对祖国、对数学的热爱,实践了他在自己的诗中为现代数学的发展与普及许下的诺言:慷慨掷此身。

(节选自《文史参考》)

【相关链接】

①“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苦一分才。”

                                         ——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②他读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孙玉祥《那代人的风采》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辍学后,华罗庚用五年的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课程。

B.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后,被熊庆来请到清华大学工作,从此有了一个学习和研究数学的高端平台。

C.一篇论文被世界上最重要的数学杂志《数学年鉴》收录,使得包括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在内的人心悦诚服。

D.*以及此后的20多年间,华罗庚放弃纯粹数学研究,以“牢记把方法教给群众”为指导思想,深入基层,投入到数学的普及工作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在*,华罗庚凭借以其名字命名的数学竞赛和他曾经大力推广的数学“优选法”和“统筹法”,成为广为人知的数学家。

B.钱伟长的回忆表明,华罗庚最终能够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与其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广泛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是分不开的。

C.华罗庚在人生中遇到前两个“劫难”时,仍然能学习和研究心爱的数学,但*带来的第三个“劫难”,却使他难有作为。

D.从华罗庚所写的诗和《致*全体留美学生的*》中的语言来看,身为数学家的华罗庚,在诗文上的功底也非同一般。

E.从自学数学课程到成为清华教授,直至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仍然创造了令人感奋的人生。

9.华罗庚热爱数学的执着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分)

【回答】

7. A 文中指出是“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8. D E

A项,“广为人知”的概括只有部分正确;B项,钱伟长的回忆是在表明,比起自己,华罗庚是更用功的学生;“广泛阅读”的说法不仅于文无据,且可根据上下文推知华罗庚应是在学习或研究数学。C项,“难有作为”的分析和概括错误,原文第六段指出,“*中的华罗庚在《*日报》发表文章,提出了……的主张”,并且下基层普及数学方法。

9.(5分)①初中毕业后,依然坚持自学数学课程;②身落残疾后,更坚定了一心攻读数学的信念;③*期间,适时转而投入数学方法的普及工作(如有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阅读 #华罗庚 #此身 #一辈 #文本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