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边上闻笳三首杜牧其二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边上闻笳三首杜牧其二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其...

中文知识站 人气:2.8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边上闻笳三首杜牧其二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边上闻笳三首

杜牧

其二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其三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首诗的结构,前两句写景,景中蕴含悲愁情怀,后两句点明主旨,抒发乡愁之感,该主旨与第二首相同。

B. 第二首诗的结构,第一句叙述胡儿吹笛,第二、三句写景,寒雁听笛声惊飞,连绵不断的春风每天都吹不散,最后一句点明主旨。

C. 第一首诗**对比鲜明,先列出了草儿绽出了新绿,再说杨树不见春的绿*,与后面呈现茫茫白沙、悠悠白云进行**对比。

D. 第二首诗虚实结合,实写胡儿吹笛声的哀苦程度,以及诗人听后的感受如何,虚写则通过寒雁惊飞,写对笛声产生的反应。

E. 杜牧诗风流畅自然,这两首诗也流畅自如,郎朗上口,言近而旨远。

15.两首诗选取意象的目的有何不同?

【回答】

14.AD

15.其二选取了“海路” “边草”“白沙”“日暮”  “愁云” 等意象,从视觉上来描绘苍凉、沉郁的氛围,目的是使最后一句点题水到渠成。其三选取了“寒雁” “春风”   等意象,目的在于:写 “寒雁”是承首句听觉上的描写,再写视觉上所见;写“春风”化抽象为形象,使抽象的浓浓的客愁显得形象可感。共同为最后一句点题起渲染烘托的作用。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前两句写景,景中蕴含悲愁情怀”有误,“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绿*。“该主旨与第二首相同”有误;第一首,“独感离乡万里人”,这是写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二首,应重点写边关的苦寒和孤独寂寞。D项,对虚实的内容分析不当。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首诗选取意象的目的有何不同”,这是考查诗歌的意象。先找出两首诗歌中的意象,第一首选取的意象有“海路”“边草”“白沙”“日暮”“愁云”,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绿*。借助眼睛所见来渲染苍凉沉郁的氛围;第二首选取的意象有“寒雁” “春风”,即使在春天,胡地也是白沙遍地,暮云萦绕,让离乡万里的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让离乡的人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胡地的少年兴起登高吹笛,笛声阵阵,惊走了空中的飞雁,春风阵阵,吹不尽停留在边地者的愁绪。既有听觉,也有视觉,同时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极为形象。

点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如下:营造气氛;设置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衬托(人物*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诗歌线索。比如本题中,应先把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先列举出来,然后再分析其具体的作用。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无尘 #荣枯 #独感 #闻笳 #边草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