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

*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

中文知识站 人气:2.54W

问题详情:

*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

*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

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认识”。 “海洋观是人们对整个海洋及人与海洋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海洋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海洋行为的特征,同时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自古以来,大多数*人以为,*不需要海洋也能生活得美满、富足,对于海上贸易,总体上持排斥态度。海洋与土地比较而言,土地永远是第一位的,海洋则始终不能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理论学刊》2012年第一期《*海洋观的历史变迁》摘录片段有删节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

材料三、由于宋代封建统治者对海外贸易进行了严格管理,福建港口“风樯鳞集,舶计骤增”,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王象之:《舆地纪胜•福建路•泉州》卷130

材料四、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禁海令”的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

材料五、1684年7月,康熙帝废止海禁,开海贸易。9月,康熙帝说:“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实录》卷一一六)

材料六、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最大的敌人?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争才是实质。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既保**的安全,又维护新疆的完整,既维护了传统又关照了现实,是一种典型的理想主义选择。但是在国力不振、朝*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问题:

(1)就经济特点和基本国策而言,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海洋总体上持排斥态度?(2分)

(2)宋朝为何有点“另类”地比较重视海上贸易?(2分)

(3)康熙帝废止海禁,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的关联?(1分)

(4)从所给材料看,宋高宗与康熙帝对于海上贸易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2分)

(5)清末,*对于海洋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何有此转变?(3分)

(6)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你对于“*人的海洋观”演变的看法

(15分)

【回答】

*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始终以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2分)

(2)由于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宋朝*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2分)

(3)清*攻占*、设置*府(1分)

(4)可以减轻*负担(有益民生);增加国家财赋收入等(2分)

(5)开始逐渐认识到海洋,尤其是海防的重要*(1分);原因:鸦片战争后,来自海上的威胁大大增加;为了维护统治,清*开始重视海防;(1分)也与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有关等(1分)

(6)观点明确,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海洋观,海洋观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背景下,*的海洋观也必然需要转变。

能提取材料中蕴藏的史实信息论*自己的观点。

能够由表及里地进行论述。

史实运用正确;观点辩*;文字组织通顺等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 主要经济政策

题型:综合题

TAG标签:#本题 #材料 #观是 #态度 #海洋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