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瘦马图宋•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瘦马图宋•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

中文知识站 人气:1.7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瘦马图宋•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瘦马图

宋•龚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作者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做的题画诗。闲:马厩。《周礼·下官校礼》“天子有十又二闲,马六种。”

13.《瘦马图》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

13.①对比(衬托)的手法。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 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今昔对比(以昔衬今),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山的形象。

②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

14.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山的瘦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以瘦马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瘦马图》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为“塑造马的形象”“ 手法”, 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 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今昔对比(以昔衬今),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山的形象,是虚写。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比喻”,以及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对比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通过马的形象”“ 怎样的情感”“分析”。答题是结合“马”的特点,紧扣注释“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理解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词含一情。”冷暖是从**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比如本题要求“通过马的形象” 是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尾联”,但情感是结合前面三联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一从 #图宋 #空尽 #降天关 #龚开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