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

中文知识站 人气:2.0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1),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上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就车,召释之骖乘,徐行,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繇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相,犹尚以前过也。年老病卒。其子挚,字长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选自《汉书·张冯汲郑传》,有删节)

注释:(1)汉时为郎者,须自备衣裘鞍马之饰,故有减产之语。

13.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年不得调                   升迁

B.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     观察

C.具以质言                     实情

D.拜为中大夫                   授予官职

14.下列划线的各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赀为骑郎                   不赂者以赂者丧

B.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今其智乃不能及

C.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           苟以天下之大

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张释之补谒者缺职后朝见文帝,陈说利国利民的方针大计,文帝嫌其迂阔,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异代之际的兴亡得失,深得文帝心意。

B.文帝游幸上林苑,欲越级提拔巧言令*的虎圈啬夫,张释之以周勃和张相如这两个反面例子来向文帝陈说提拔夸夸其谈者的危害,文帝欣然纳谏并作罢此事。

C.张释之认为太子与亲王亦必须遵守朝廷礼法,不得乘车经过司马门,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进一步提拔了他。

D.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目无法纪随意量刑、定罪。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2)且秦以任*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回答】

13.B

14.C

15.B

16.(1)现实一些,不要多说远古的事,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卑1分,高论1分,语句通顺1分。)

(2)况且秦朝因为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书吏们争着拿办事急快和督过苛刻来互比高低,然而那样作的弊病只是照章行事罢了,一点也没有仁慈的实情。(**之吏1分,苛察1分,文具1分,语句通顺1分。)

(3)况且燕赵正处在秦国灭亡别国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革灭1分,智力1分,诚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语境理解选项的意思,“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这句话是说“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舞一样无穷”,可见B项,“观”:显示。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于”,介词,表比较。A项,介词,让。/介词,因为。B项,连词,就/副词,竟然。D项,代词,指代这件事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B此两人是正面例子。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卑之:现实一些;高论:说远古的事(古今异义)。第二句中,**之吏: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苛察:督过苛刻;文具:照章行事。第三句中,革灭:灭亡、消灭;智力:智谋力量(古今异义);诚:实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财买了个骑郎之职,事奉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缺职。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此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现实一些,不要多说远古的事,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灭亡和汉朝兴起的原因。文帝称赞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临观虎圈,皇上询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舞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宣布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皇上答:“忠厚长者。”又再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皇上仍答:“忠厚长者。”张释之说:“像那绛侯、东阳侯被称为忠厚长者,可这两个人谈论事情时竟连话也说不出。难道让人们去学这个 啬夫如此喋喋不休的伶牙利嘴吗!况且秦朝因为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书吏们争着拿办事急快和督过苛刻来互比高低,然而那样作的弊病只是照章行事罢了,一点也没有仁慈的实情。因为这个缘故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日益衰败,传至二世,天下便土崩瓦解了。如今陛下因啬夫日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随风附和,争相浮夸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快于影子随形和回响之应声,陛下办什么不办什么,不能不谨慎啊!”文帝答应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

皇上上车,召张释之陪乘。车子缓缓地前行,皇上问秦朝的弊病,张释之都如实作了回答。到了宫中,皇上授张释之为公车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得进入殿门。便检举他俩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他俩然后才得以进宫。文帝从这件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为中大夫。

不久,皇上行经中渭胃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于是令骑士把那人逮捕,交付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那人回答说:“我是长安县乡下人,来这里,听到清道*,急忙躲到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上已经过去,便从桥下出来,见到皇上的车马和仪仗队就在眼前,立即转身跑了。”张释之据此上奏应得的刑罚,说:“此人违反了清道*的号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大怒道:“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脾*温和,假若是别的马,不早就摔伤我了吗?可廷尉却仅只处以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与 天下人共同遵从的。如今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况且在当时,皇上令人就地杀掉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付给廷尉,而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往哪儿安放他们的手脚?望陛下明察。”好久,皇上说:“还是廷尉办得对。”

后来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张廷尉奉事景帝一年多,被降为淮南王相,也还是因为从前得罪遇景帝的缘故。张释之年老得病去世。他的儿子叫张挚,字长公,官做到大夫,被免职。由于他不善于讨好当权者,所以直到身死再没有做官。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字季 #堵阳 #各题 #张释之 #文后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