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中文知识站 人气:2.19W

问题详情: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写“夜闻杜鹃”及所感,分析开篇“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的作用。(3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这是一首“借物寓言”的佳作。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3分)

【回答】

(1)描写客居环境的萧条(荒寂、清冷亦可),渲染出一种荒寂、冷清、愁苦的环境气氛,(1分)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为后面写“啼杜宇”作铺垫。(1分)

(2)反衬。(1分)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在月夜的悲啼,(1分)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1分)为下片抒情作铺垫。(1分)

(3)这首诗由夜闻杜鹃的啼鸣起兴(1分),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分),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中某一句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在分析作用。“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此时此境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蓬窗 #茅檐 #灯暗 #夜闻 #人静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