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中文知识站 人气:2.0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巳除夕偶成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年(*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⑧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14.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这在《*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分析。  (5分)

15.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

【回答】

14.诗句以乐景衬衷情,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诗人内心却是积郁难排:漂泊之感、命途之悲,更兼对盛世衰象的敏锐感知。这份深沉的忧患和孤独的清醒,在千家欢笑举世沉醉的氛围衬托下,倍显沉痛和**。(共5分,写法2分,分析3分,答“对比”或“反衬”也可)

15.黄诗中,除夜孤星衬托了诗人的孤寂。千家笑语之时,诗人悄然忧思,无人理解,只得把一颗明星当作知音来痴痴凝望。陈诗中,满天明星衬托了环境的黑暗,显示黎明尚未到来,以此视觉景象点扣题旨,表现诗人出行之早。(共6分,每点3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这在《*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体现”,其实就是用诗歌中的内容和手法来解释“语语沉痛,字字**”。“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和幽愤多思的*格。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的题型,它自由*、综合*、创新*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命题特点」: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简易思维」: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2.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分析,不能就诗论诗。注意问题:1)切忌以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识,应有理有据。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内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表达。3)运用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5)*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和文采*。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是考查诗歌中事物形象的作用。《*巳除夕偶成》中,“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早行》中,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星斗阑干分外明”,这是颇有特征*的景象。“阑干”,纵横貌。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如“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之类。月明则星稀,“星斗阑干”,而且“分外明”,说明这是*历月终(即所谓“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无风的情况下才有的。晴朗无风而没有月,“星斗”自然就“阑干”、就“明”,写景颇为确切、细致。此其二。更重要的还在于写“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各题 #看多时 #潜从物 #景仁 #偶成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