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

中文知識站 人氣:1.93W

問題詳情: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里。自古以來,這裏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爲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裏秦川”。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材料二:《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道:“涇渭分明“指的是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下圖爲渭河平原示意圖。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

材料三:渭河流域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年平均氣溫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發量1000~2000毫米,無霜期120~220天。多年平均徑流量102億立方米(1934~1970年),年內變化與降水相似。6~10月爲汛期,多暴雨,降水強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間的徑流佔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每秒,而實測最大洪峯流量7660立方米每秒(1954年),調查最大洪峯流量10800立方米每秒(1898年)。

材料四:漢*全長1532公里,發源於秦嶺南麓,在武漢市注入長*。歷史上,漢*素有“千里黃金水道”之稱,但近幾十年來,漢*航運價值卻不斷降低。爲更好地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口大壩壩頂高程已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圖爲漢*上游流域示意圖。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 第2張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渭河水渾”的人爲原因。

(2)從地形、地質、水文特徵等方面簡要分析渭河干流圖示河段不宜建設水電站原因。

(3)根據材料四,分析秦嶺對漢*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徵的影響。

【回答】

(1)渭河上游地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加上生產生活廢水的大量排放,因此河水是渾濁的。

(2)地形:地處渭河平原,地勢平坦,落差小,水力資源不豐富;地處平原,不利於建大壩;

地質:地質條件不穩定;

水文: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積嚴重。

(3)自然原因: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雨熱同期;地形相對平坦開闊,便於耕作;土壤深厚肥沃;臨近渭河,灌溉便利。

(4)秦嶺南坡爲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秦嶺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秦嶺阻擋冬季風南下,河流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河流無結*期;秦嶺南坡植被覆蓋率較高,河流含沙量小。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區域自然和人文特徵。

(1)流經黃土高原的大部分河流乾支流含沙量大,是由於表層黃土土質疏鬆,易被侵蝕,而涇河河道較深,已經侵蝕到黃土層以下,所以較清澈。渭河流域主要是人類對植被的破壞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加上水污染,使河水渾濁。

(2)渭河平原地勢平坦,一方面水能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不適合修建大壩;渭河平原爲地塹構造,地質條件不穩定,不適合建大壩;渭河含沙量大,修建水庫後容易造成泥沙淤積,水庫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3)農業特點一般從農業地域類型、耕地類型、主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作物熟制等方面分析。結合材料一、二、三可知該地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區,發展旱作農業爲主,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小麥,經濟作物棉花,作物熟製爲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該地區農業特徵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主要分析即可。

(4)河流的水文特徵一般主要從流量、流速、結*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結合材料四所給的資訊可知,漢*北部支流位於秦嶺南坡,爲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河流量大;冬季風的背風坡,冬季氣溫高於0℃,河流無結*期;秦嶺南坡地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該地區降水豐富,植被覆蓋率高,水土較小,河流含沙量小。

知識點:農業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農業區位因素

題型:綜合題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