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針對學生及其家長不太重視傳統...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針對學生及其家長不太重視傳統...

中文知識站 人氣:2.27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針對學生及其家長不太重視傳統...

(三)實用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針對學生及其家長不太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有建議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傳統文化的考試內容。這其實還是“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才學什麼”的應試思路。表面上看,這可以提高學校、家長、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但“應對”考試的傳統文化教育會偏離初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體驗、感知,是很難透過考試考出來的。

我國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綜合素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讓學生重視傳統文化,需要綜合素質評價在大學、高中招生中切實發揮作用。而在推進中高考改革過程中,需要學校教育從傳統的講授、灌輸,轉變爲更多的探究、交互,從過去重視結果評價,轉變爲關注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學校教育也不能囿於教材、課本,而應該採取多種方式,藉助豐富多*的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等,引領學生走向社會,瞭解社會,多感悟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幫助其做一個承繼傳統的人,成爲有根的*人。           

(《*教育報》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其中提到“釐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改造陳舊的表現形式,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普及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文化講壇、專題展覽等活動。鼓勵媒體開辦主題專欄、節目。利用互聯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這爲傳統文化的開發挖掘指明瞭道路:既保有傳統的魅力,又帶着時代的創意。

談及傳統文化,言必及深邃與厚重。同時,任何一種文化,其生命力也來源於開放*與多義*,來源於多維度闡釋的可能。古語云:“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傳統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穫智慧的啓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陳寅恪先生的筆下,成就了《元白詩箋*稿》這樣的名著;在今天“90後”“00後”的手中,變成了網絡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爲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現出多元豐富的包容。

季羨林先生留學德國時,選修了一門梵文課,課堂上只有他一個學生,“絕學”的淒涼景象大抵如此。傳統文化要避免“絕學化”,就不能只有“陽春白雪”一種樣態,也不妨親近“下里巴人”。綜藝節目《*詩詞大會》的觀衆人數累計達到11億人次,在這些人裏,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歡上了詩詞?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詩詞的韻味?詩詞變身綜藝,樂器走進直播,這些傳統文化找到了新的落點,也就有了煥發新一輪蓬勃生命力的可能。當然,強調傳統文化的創新,並不意味着傳統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調來滿足所有人的口味。傳統文化的闡釋不是沒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儈化、神祕化、功利化的套路。我們對傳統文化有足夠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唸做打、銀鉤鐵畫,自有它的魅力。對傳統文化的詮釋,如果從形變變成了神變,模糊了本來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揚的旗號,卻丟棄了內在的魂魄 。 

(摘自《光明日報》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從2014年開始參與《*漢字聽寫大會》,去年明顯感覺到關注這一節目的人越來越多——學生、老師和孩子們身後的家長,這成爲了一個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活動。”張一清說,要想在某一領域取得一項突出的成績,必得有廣泛的參與羣體作爲支撐,現在,《聽寫大會》就具備這個條件。“報名參與節目的孩子越來越多,經過選拔後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動都在貫徹這樣一種精神:參與不僅僅是爲了最後獲得一個名次,而是因爲學生喜歡漢字,願意瞭解漢字背後的中華文化,進而瞭解我們的歷史。”

讀書對張一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靜下心來體味閱讀。“因爲工作和生活節奏的變化,閱讀越來越趨向於碎片化。人們只能從手機等移動終端上抽時間看一點兒。時間是碎片的,所以讀的東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東西只能作爲休閒和*。如果要透過讀書豐富和充實自己,還是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不受打擾的時間段去讀整本的書,真正享受閱讀的過程。”某一次出差去廈門時,張一清遇到一個民間的讀書會,大家定期約見,交流閱讀所思所得,這個發現讓他十分欣喜。在他看來,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公衆對於閱讀的熱情不減。“現在出版的書太多,需要這樣的組織和個人起到引領的作用。”

(選自《張一清:探尋漢字文化基因》有刪改)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述三則材料雖然角度不同,側重不同,但均談及了傳統文化的話題。

B.材料一、三更多地關注學生,認爲必須讓學生重視閱讀,重視傳統文化。

C.雖然電視綜藝節目《*詩詞大會》的觀衆人數累計達到11億人次,但在這些人裏,很少有少年觀衆因此愛上詩詞。

D.《*漢字聽寫大會》《*詩詞大會》等原創文化電視節目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反映了社會文化氛圍的升溫。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材料一認爲我國中高考改革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很重要。

B.材料二以綜藝節目《*詩詞大會》爲例,來說明傳統文化要找到新的落點,就能煥發生命力。

C.材料二指出,我們的傳統文化要避免“絕學化”,就要親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親近羣衆。

D.張一清認爲《*漢字聽寫大會》這一節目的關注度、參與率越來越高,表明現在很多人願意瞭解漢字,瞭解漢字背後的文化。

E.張一清廈門出差時體悟到現在出版的書太多,必須有讀書會這個民間組織引領公衆閱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根據以上三則材料,談談傳承傳統文化的幾種方式。(5分)

【回答】

7.C“但在這些人裏,很少有少年觀衆因此愛上詩詞”錯

8.A D (B “就能”太絕對;C“也就是要親近羣衆”錯,親近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E“必須有讀書會這個民間組織引領公衆閱讀”錯)

9.(1)中高考要重視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學校教育改變傳統文化的講授灌輸方式(2)傳承傳統文化,要賦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3)青少年要多讀書,不能用碎片化閱讀取代書籍的閱讀。

(4)社會要加強對民衆的閱讀引領。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TAG標籤:#閱讀 #文字 #本題 #家長 #小題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