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遊廬山宿棲賢寺王安國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千山月午乾坤晝,...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遊廬山宿棲賢寺王安國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千山月午乾坤晝,...

中文知識站 人氣:2.7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遊廬山宿棲賢寺王安國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千山月午乾坤晝,...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遊廬山宿棲賢寺

王安國

古屋蕭蕭臥不周,弊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慾何求。

明朝鬆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留。

18.第二聯從哪些角度來寫廬山夜*?請作簡析。(4分)

19.最後兩聯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回答】

18.上句:視覺(靜景),寫山中月*,(2分);下句:聽覺(是動景),寫山間泉鳴,(2分)

19.直抒胸臆(1分),最後兩聯說自己爲塵世所累而不想有所求,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會惆悵不已且一定要題詩留念,(1分)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對淡泊生活的追求,對廬山清幽之境的留戀。(2分)

【解析】

18.

試題分析:次聯集中筆力摹寫廬山之夜。層巒疊嶂中,皓月當空,皎潔的清光,把整個大千世界變成了朗朗白晝;山谷間,泉水淙淙,彷彿爲寂淨的人間帶來了風雨交加的蕭瑟秋聲。一句寫山中月*,主要訴諸視覺;一句寫山谷泉聲,主要訴諸聽覺。這裏靜景和動景互相配合,出*地構造了一個明淨、透徹、幽寂、清寒的塵外世界,爲人排解塵念、喚起遐思,佈設了一種適宜的氛圍。方虛谷說王安國詩“佳者不可勝算,而富於風月,此詩三四壯浪而清灑”(《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這兩句的獨特氣韻。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9.

試題分析:沉浸於如此境界中,詩人忘卻俗念,煩惱頓消,於是脫口詠出“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慾何求”兩句。“塵中”,猶言塵世、塵網,包括世俗社會和市井鬧區。蹤跡進入塵世,則會有俗務牽累、世事羈絆,着一“慚”字,表示了對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滿。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會無求無慾,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唐書·元德秀傳》記載,元德秀“陶然遺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詩人則是雖“跡入塵中”,卻能“心期物外”,而達到泊然無求的境界,顯得更爲通達。兩句一寫形跡,一寫心神,結構相對,內容相反,而意義上又有遞進,連貫而下,對仗中具有氣韻流動之美。

雖然“心期物外”,卻也可“跡入塵中”,離開這寧靜高潔的環境,詩人還是會有感慨,因而尾聯有“須惆悵”之語。廬山長松林立,到後世仍然有“松樹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詩人更會惆悵不已。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此時詩人留駐片刻,他纔會寫詩記敘此行。這兩句,“須惆悵”一轉,“忍更”再轉,而以題詩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覽遊記詩的旨趣,十分得體。“忍更”二字強調必須有詩,表達出對廬山清境的低徊依戀,頗有餘音嫋嫋之致。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

TAG標籤:#裘起 #宿棲賢寺 #坐興 #古屋 #月午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