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

中文知識站 人氣:6.34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都講出了一番道理。我別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讀爲一種健全的心態。在我看來,“和合” 一詞中的“合”,應該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道理很簡單,只有在具備兩個以上要素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舍”;倘若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了,多種要素湊在一起,有可能發生衝突,也未必就一定發生衝突。即便發生衝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衝突,便進入了“和”的狀態。所謂“和”,應該是指多樣*的統一,是指衝突的化解。顯而易見,這種意義上的“和”,有別於“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個字,那就是“拿得起”;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有爲”;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張”。儒家主張立德、立功、立言,主張幹事,主張積極有爲。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開”。用兩個字來說,叫做“無爲”;用一個字來說,叫做“馳”。道家的趣旨與儒家似乎相反,實際上互爲補充。學會緊張,是一門學問;學會放鬆,用樣也是一門學問:對於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兩個字來說,等就是“捨得”!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用佛教的術語說,“放得下”就是看破紅塵,把精神追求的目標定位在彼岸的極樂世界。.

儒道兩家是*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人生哲學。儒家告訴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過一 生。道家則是告訴人如何輕輕鬆鬆地度過一生,至於人死後怎樣,兩家都不怎麼在意。佛教是從印度引入的學問,主要是講人死哲學。佛教爲人設計了 “終極關懷”之所,標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訴人如何幹乾淨淨地辭別塵世。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構成互補關係: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綜合運用儒釋道三家學問,連生死大關都能勘破,還不算是心態和合嗎?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

3.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和合文化是一種健全的心態。

B.和合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

C.儒釋道三教能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健康心態。

D.儒釋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補。

4.關於“和合”文化,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作者認爲,“和合”文化是一種健全的心態,它涉及到人的多種精神訴求。

B.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多種要素湊在一起纔是“合”,只有“合” 而不發生衝突才能進人“和”的狀態。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強調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 進“和”的狀態,而不是簡單的同化。

D.*哲學可以解決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講“拿得起” 道講“想得開”, 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補,成就“和合”心態。

5.傳統文化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說法不能作爲其依據的一項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們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人“和”的狀態, 僅靠一種學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釋道三教是*傳統文化資源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能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

C.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所以*人同時信奉儒釋道三教,藉以養成和合的心態。

D.儒釋道三家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對立之處,但在精神實質上互爲互補。

【回答】

3.C

4.B

5.C

【解析】

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章的主旨。第一段的最後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緊跟着第二、三段是說儒釋道三家如何形成“和合”心態,最後總結說明“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故選C項。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思路點撥】1.先看標題,預測內容。文章標題有的是論點,有的是話題,閱讀文章之前,可以先根據題目預測一下文章內容,閱讀文章過程中,不論預測是得到印*還是被*,都有助於對文意的整體把握。2.快速閱讀,把握大意。第一遍閱讀的目的是瞭解文字的基本內容,爲下一步做題時的比較、篩選資訊打好基礎,如瞭解中心論點、主要論據等。閱讀時應該用稍快的速度,重點放在文章的首尾或段首段尾表達觀點的語句上,而對那些舉例*質的文字可以一掃而過。3.模糊概括,提煉段意。第一遍閱讀時,要把思維的焦點集中在對段意的概括上,這種概括不必十分準確。概括時要充分注意尋找文段的關鍵句,以及對段落之間關係的分析。這種分析概括不是閱讀之後才進行的,而應該是和閱讀同步進行的。4.最後整合自己的閱讀認識,形成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作者的主要觀點、論述的結構、論*的方法等。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題幹給出要求,“關於‘和合’文化,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B項“只有‘合’而不發生衝突才能進人‘和’的狀態”說法錯誤,選項相對應的資訊在原文第一段是“即便發生衝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衝突,便進人了 ‘和’的狀態。”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是《考試說明》中現代文閱讀部分“分析綜合”的第一條要求。重點考查辨別、篩選並整合重要資訊的能力。重要資訊包括文章的基本觀點,以及最能表達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等。所謂“篩選資訊”,是從紛繁的語言材料中找出資訊,提取主要資訊,篩掉次要資訊。所謂“整合資訊”,是根據試題的要求,對篩選出來的資訊源進行分類集中,重新組合。將選項帶入原文,與原文進行比較辨別做出判斷。B項和原文相關資訊是“即便發生衝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衝突,便進入了‘和’的狀態。”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題幹問的是“傳統文化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說法不能作爲其依據的一項是”,可以用排除法,A項對應的原文在第一段“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B項對應原文爲“三教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D項對應原文爲“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可以推斷C選項中“所以*人同時信奉儒釋道三教”,說法錯誤,這屬於無中生有。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屬於無中生有。篩選整合資訊的選擇題時,要了解設誤的六種常用方法:①刪:刪減。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修飾成分的刪減就意味着語義的改變,有可能是內容的擴大,也有可能是對內容的曲解。②添:添加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③調:調換。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④改:改變說法,或換用別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顛倒、主客體顛倒、部分涵蓋全體、整體替代局部、現實替代猜測……⑤漏:遺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詞句,但結合題幹來看只是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這種選項具有很大迷惑*,須多加留意。⑥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或者將望文生義的幾個義項強加進去,干擾判斷。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TAG標籤:#讀出 #多角度 #閱讀 #戰略 #解讀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