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長安秋望趙嘏①雲物②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長安秋望趙嘏①雲物②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中文知識站 人氣:1.2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長安秋望趙嘏①雲物②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

長安秋望

趙嘏①

雲物②悽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③學楚囚。

注:①此詩歌是趙嘏舉進士不第後客居長安時所作。②雲物:雲霧。③南冠:《左傳》記載晉侯觀於*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後以南冠、楚囚為囚徒的代稱。

17.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悽清”二字,既寫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淒涼;既屬客觀,亦屬主觀。正是這二字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B.頷聯描繪的是秋暮時分的場景,“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耳聞與目見相結合,饒有情致。

C.頸聯運用了擬物手法,以“靜”賦菊,以“愁”狀蓮,使得這深秋花事不僅形象傳神,而且主觀**濃厚。

D.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隨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全詩意境深遠*,風格峻峭清新。

18.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怎樣表達的?請簡要分析

【回答】

17.BC

18.感情:故園之情,歸隱之思,欲歸而不得的無奈。(每點1分)手法:①用典。上句用西晉張翰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故園之情和歸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的典故表明居長安之無用。②直抒胸臆,“不歸去”“空”表明留而無用,欲歸不得的無奈。(每點2分,術語+分析各1分)

【解析】

17.

試題分析:題幹中選項是從表達技巧上賞析詩歌,B當為拂曉時分,C 應為擬人手法。

【考點定位】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這是考查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古詩鑑賞中,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敍、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互文)、表現手法(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徵、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這是詩詞考核鑑賞的重點,再次強調答題要領:內容(寫什麼)、方法(怎麼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怎麼樣)。(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可以按需要倒換,但答題時不可缺漏。)考生在具體答題時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例如本詩中就運用了用比喻和以樂景襯哀情的藝術手法,考生答題時要結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賞析,不可只背術語。

1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怎樣表達的?請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答題關鍵詞“尾聯”“ 思想感情”“ 怎樣表達”。考生要從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情感關鍵詞“不歸去”“空”, 表明留而無用,欲歸不得的無奈;“鱸魚”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蓴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南冠楚囚”“晉侯觀於*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後以南冠、楚囚為囚徒的代稱。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敍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着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詩中的顯*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信息,也有一些顯*信息,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信息,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比如本題的“不歸去”“空”;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着手。比如本題中的“南冠楚囚”“鱸魚”;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本題的“對比”凸顯人的渺小。第五,捕捉藴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藴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TAG標籤:#趙嘏 #動高秋 #雲物 #拂曙流 #秋望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