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漢初定,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①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漢初定,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①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

中文知識站 人氣:1.6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漢初定,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①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漢初定,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①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善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②陽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單于終非能居之。且漢主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信將王黃、起利期,而兵久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開圍一角。於是高皇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得與大*合,而冒頓遂引兵去。漢亦引兵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是後,韓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背約,侵盜代、雁門、雲中。居無幾何,陳豨反,擊代。漢使樊噲往擊之。是時,匈奴以漢將數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戎邊。於是高祖患之,歲奉匈奴以和親,冒頓乃少止。後燕王盧綰復反,降匈奴,往來苦上谷以東。孝文即位,復修和親。其三年夏,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為寇,於是文帝下詔曰:“漢與匈奴約為昆弟,無侵害邊境,所以輸遺匈奴甚厚。今右賢王離其國,往來入塞,捕殺吏卒,驅侵上郡保塞蠻夷,令不得居其故。遣丞相灌嬰 將擊右賢王。”右賢王走出塞。其明年單于遺漢書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後,冒頓死,子稽粥立,號曰老上單于。

(節選自《漢書•匈奴列傳》)

注:①韓信:秦末漢初將領,分封為韓王,故稱韓王信,以與同名的漢初名將韓信區分。②冒頓:匈奴單于名,讀mò dú。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外鄉”中的“鄉”通“向”,這裏的意思是指士兵們彎弓搭箭,向外發*。

B.“幾何”是個古今異義詞,古漢語中表示數量有多少,本文中的意思指長時間。

C.“少止”即“稍止”,在這裏表明劉邦的懷柔政策起到了一些減輕侵略的作用。

D.“蠻夷”是古代對華夏民族、九州地區以外的包括匈奴在內的少數民族的泛稱。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B.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C.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 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D.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韓王匈奴南犯,御外敵高祖親征。漢匈戰爭初始,韓王信就在匈奴的圍攻下投降了。有漢將相助,匈奴勢力大增,侵人漢地直至晉陽,劉邦只得親自率兵抵禦。

B.匈奴王設計誘兵,漢天子被困孤城。冒頓匿強而示弱,不斷誘使漢*冒進,然後派大*一舉包圍了包括劉邦在內的先頭部隊,並且切新了劉邦與後方部屬的聯繫。

C.匈奴人疑慮頻生,高皇帝逃出生天。劉邦之所以能脱險,先是冒頓妻受賄後故弄玄虛,後因事先與冒頓約好會師的韓王信及其兩員大將失約未到,冒頓生疑而撤圍。

D.漢匈間打打談談,邊境上總無寧日。這段時期,總有漢朝兵將投降,每當這種事件發生,匈奴就會乘勢發動進攻,雖然漢朝恩威並施.但始終無法消除邊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陽敗走誘漢兵;

(2)漢與匈奴約為昆弟,無侵害邊境,所以輸遺匈奴甚厚。

【回答】

1.A

2.D

3.C

4.(1)正碰上冬天十分寒冷,下起了大雪,被凍掉手指的士卒佔十分之二三,於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

(2)漢朝與匈奴訂立盟約成為兄弟,不互相侵犯對方的邊境,(為此)漢朝送去饋贈給匈奴的物品特別豐厚。

【分析】

1.、本題考核對文言詞語的理解和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彎弓搭箭,向外發*”解釋錯誤。應是“面朝外”。故選A。

2.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閲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句子意思為,第二年,匈奴寫信給漢朝。漢朝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哪種更有利。公卿們都説:“單于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窪鹽鹼地,不能居住。還是和親特別有利。”漢朝答應了匈奴的請求。“單于新破月氏”是主謂賓結構,不能斷開。排除A、C。“和親甚便”主謂結構,“漢許之”主謂賓,各自斷開。排除B。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C項,“與冒頓約好會師的韓王信及其兩員大將”理解錯誤。“冒頓與韓信將王黃、起利期”是冒頓與韓王信的兩員大將約定,沒有與韓信約定。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答此類題一定要事先還原語境,切忌直接讀句子翻譯。翻譯時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1)會,正碰上;卒之墮指者,定語後置句,被凍掉手指的士卒;陽,通“佯”, 假裝。(2)約,訂立盟約;昆弟,兄弟;輸遺,送去饋贈。

【點睛】

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注意體現句式和實詞的各種用法及活用類型。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

譯文:這時,漢朝剛剛平定了*,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得到了韓信,於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高帝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戰士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於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漢*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鋭*隊隱藏起來,只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於是漢朝出動全部*隊,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向北追擊匈奴。高帝首先到達平城,步兵還未全到,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鋭騎兵,在白登山把高帝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內外不能相互救助*糧。高帝就派使者祕密地送給閼氏很多禮物,閼氏就對冒頓説:“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于終究是不能在那裏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于認真考慮這件事。”冒頓與韓王信的將*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有預謀,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於是高帝命令戰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衝出來,最後同漢朝大*相會合。冒頓於是領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歸來,派劉敬到匈奴締結和親的盟約。此後,韓王信當上匈奴的將*,他同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雁門郡和雲中郡。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陳豨謀反,進攻代地。漢朝派遣樊噲前去阻擊他們。這時,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常常往來於代地,進行侵擾劫奪活動。於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每年奉送給匈奴財物,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後來,燕王盧綰*,率領他的黨徒數千人投降了匈奴,往來於上谷以東,給當地人造成苦難。到孝文帝剛剛繼位時,又推行和親之事。孝文帝三年的五月,匈奴右賢王侵擾進入河南地。於是漢文帝下詔書説:“漢朝和匈奴締結和約,結為兄弟,拿來送給匈奴的東西非常豐厚。而右賢王離開自己的國家,往來進入我們的邊塞,*搶掠我們的*,侵擾掠奪在上郡保護邊塞的少數民族,使他們不能居住在原來的地方。特委派丞相灌嬰率兵攻打右賢王。”右賢王逃跑到塞外。第二年,匈奴寫信給漢朝。書信送到後,漢朝就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哪種更有利。公卿們都説:“單于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窪鹽鹼地,不能居住。還是和親特別有利。”漢朝答應了匈奴的請求。這以後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

知識點:*古代文學 東漢

題型:文言文閲讀

TAG標籤:#馬邑 #於代 #大攻圍 #匈奴 #韓王信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