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對話楊慶祥: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對話楊慶祥: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

中文知識站 人氣:4.56K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對話楊慶祥: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對話楊慶祥: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

訪談嘉賓:楊慶祥(評論家、學者、詩人)

鳳凰文化:是怎麼想要提出“新傷痕文學”這個概念的?

楊慶祥:首先,我已經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書寫“改革開放”這段歷史,而且在書寫的過程中涉及傷痕的問題。這些作品包括前輩作家餘華的《第七天》,閻連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還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發現整個批評界或者説整個文化界並沒有對這種傾向作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只是從非常簡單的社會學角度——比如“70後”“80後”等等——來劃分的。我恰恰認為*當下所謂“50後”“60後”“70後”“80後”甚至“90後”“00後”其實都是同一代人,他們都在面臨整個*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傷痕或陣痛。他們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結構和情感結構,在他們的表達裏面有共同的訴求。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新傷痕文學”之所以出現的重要歷史語境,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

鳳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傷痕文學”,那我們先從“舊”的傷痕文學説起。傷痕文學有非常明確的指向*(“*”的歷史創傷),它是一個比較短命的文學現象,當時比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傷痕》,現在看起來是文學史價值大於文學價值的。那麼屬於“新傷痕文學”範疇的文學作品,也會具有相似的侷限或者説遺憾嗎?

楊慶祥:八十年代的舊傷痕文學有個很大的侷限,對事件的描述大於對人的描述,這就導致它變成一個非常短暫的潮流。當然它當時被終結也有一定的*原因。“新傷痕文學”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比如餘華的《第七天》,在我的定義範疇裏面它一定是“新傷痕文學”。但如果“新傷痕文學”止步於餘華的《第七天》,它可能也會變成一個短命的文學現象。《第七天》的內在書寫模式非常接近於當年舊傷痕文學的模式。其實在我看來,應該上升到哲學和美學的高度。不能上升到這個高度,必然就會很短命,也不能夠提供更多的意義和路徑。

鳳凰文化:你提到“新傷痕文學”不僅僅是發現和揭露,對這個時代也是有照亮和療愈作用的。這個“療愈”怎麼體現?

楊慶祥: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生活在*的普通人在社會轉型的撞擊過程當中積累了太多負面的情感*的東西。個人跟世界的相處出現了問題,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出現了問題。而我們又沒有一個特別明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來對這些東西進行整合和改造,這就導致有很多人會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祕主義的東西。對於真正的現代人來説,其實更需要一種理*的途徑。

風凰文化:“療愈”就是表達出這種感情嗎?

楊慶祥:不僅僅是表達,而是通過一個“語言化”的過程將這種情感進行創造*的轉化。書寫可以把這種社會的創傷表達出來,個人的創傷和社會的創傷是互為一體的。這種創傷表達出來以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已問題的根源所在。

鳳凰文化:那麼就你的觀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讓人滿意的,能夠擔當起“新傷痕文學”的療愈作用的?

楊慶祥:有很多人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地寫,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還不存在。我覺得更年輕的作家他們的寫作方向是對的,他們採用的是一種對話的視角,沒有簡單地將傷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傷痕輕易地歸結於某一個具體的事物。“新傷痕”不是,更年輕的作家們可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問題。每個人只可能從自我出發然後抵達他者、療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已,然後重建自我這個現代概念的主體*。比如張悦然最近出版的長篇小説《繭》作了一些嘗試。

(摘編自“鳳凰網”,有刪改)

7.對訪談材料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慶祥認為,“50後”到“00後”有着共同的心理結構,共同的表達訴求,這是“新傷痕文學”出現的重要原因。

B.由於寫作上太着力於具體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學和美學高度,舊傷痕文學因缺乏文學價值而成為短命的文學現象。

C.“新傷痕文學”對時代具有療愈作用,可以通過書寫創傷使現代人以理*的途徑去對待自己在時代中遇到的問題。

D.年輕作家在寫作新傷痕文學”作品時採用了對話的視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已,重建自我主體*,再達到療愈他者的目的。

8.下面對訪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記者在對“新傷痕文學”提問時,一方面與本國文學中相似類型的作品進行了比較,另一方面也對其現實價值進行了追問。

B.楊慶樣認為餘華的作品《第七天》在內在寫作模式上仍未擺脱舊傷痕文學的影響,因而不能屬於“新傷痕文學”。

C.楊慶祥認為“新傷痕文學”通過“語言化”的過程書寫負面情感,這是一種創造*的轉化,可以將個人創傷轉化為社會創傷。

D.楊慶祥認為.雖然完美的“新傷痕文學”作品還未出現,但還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嘗試,譬如張悦然的作品《繭》。

E.楊慶祥認為老一代作家在創作上容易將作品中的“傷痕”簡單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識不足。

9. 楊慶祥為什麼説“是時候説出我們的傷痕了”?請根據訪談材料加以探析。(4分)

【回答】

8. B【選項分析】 舊傷痕文學成為短命的文學現象的原因不只是缺乏文學價值,也有一定的*因素。

9. BC 【選項分析】B項,由原文“比如餘華的《第七天》,在我的定義範疇裏面它一定是‘新傷痕文學’”可知,《第七天》“不能屬於‘新傷痕文學’”理解錯誤。C項,“將個人創傷轉化為社會創傷’,理解錯誤,原文説“書寫可以把這種社會的創傷表達出來,個人的創傷和社會的創傷是互為一體的”,並不是説“將個人創傷轉化為社會創傷”。

【參考*】①不同年代的人都在面臨*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創傷或陣痛,已經有大量作品涉及傷痕問題;②目前文化界還沒有對這種創作傾向作出準確的判斷;③“新傷痕文學”的書寫有助於發現問題根源,對時代起照亮和療愈作用;④年輕作家已經在“新傷痕文學”的創作方向上作了積極嘗試,更值得我們重視。(答出一點l分,答出四點4分,意思相符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TAG標籤:#閲讀 #楊慶 #傷痕 #小題 #本題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