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書籍語錄>《每天讀一點哲學常識》經典語錄

《每天讀一點哲學常識》經典語錄

中文知識站 人氣:2.35W

經典語錄

王陽明所提倡的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是存在於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慾所侵蝕,故需去除人慾,恢復良知。心學教導人們破除心中賊,與孔子的克己復禮,和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一樣,初衷主要是針對統治階層,教育統治者體恤民情和施仁政而提出的。同時,心學倡導人們用內心的良知抵禦外部的拜金主義。從古至今,人們在金錢面前會顯得踟躕猶豫,但是王陽明的思想在經過推廣之後,會引發人們對拜金的思考和重新審度。自王陽明思想提出之後,學者們紛紛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心學有助於社會興除利弊,改良了社會風氣,破除了社會的封建迷信,促進了社會理論的正確發展。

《每天讀一點哲學常識》經典語錄

一般認為,哲學的本質是一種批判精神,這種批判主要指向自我,是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所構成的智慧追尋。哲學的批判*並非是全盤否定,而是在不斷地批判中繼承真理與智慧,在自我否定中實現自我的進步與發展。

公元前4世紀中期,也就是亞歷山大時期,產生了四大哲學學派,分別是犬儒派、懷疑派、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懷疑派是這四大學派中最有特*的一個,最先的開創者是皮浪。

如同黑格爾所説:“哲學史是一處巨大的戰場,到處堆滿了死者的骨骸。”由於求知是人類的本*,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探索知識和智慧,以滿足自己的好奇慾望。哲學家們生活在令人感到困惑的問題當中,在不斷地求知和思辨的過程中,舊思想死亡,新思想誕生,並在批判和死亡當中獲得滋養和發展。因此,哲學思想的批判精神產生了流動*,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哲學思想都是在建立、批判、*、整合、重建當中發展而來的。正是因為哲學具有批判精神,才使得人類的內心和精神活動不斷拓展,世界文明也因此不斷進步。

玄學家們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以統稱為玄學。玄學家在魏晉時期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他們以出身門第、容貌儀止和虛無玄遠的學識相標榜,成為一時風氣。大部分玄學家主張譭棄禮法,倡導任*而為,只有少數依然維護着封建的倫理觀念。玄學將《老子》《莊子》和《周易》看作經典,併合稱為“三玄”。玄學家以“三玄”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和《莊子》註解《易經》。他們以辯*“有無”問題為中心,把“無”作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統一*的基礎,而“有”是各種物質的本體。玄學用思辨的方式討論天地和萬物的存在依據,形成了“貴無”和“崇有”兩大派別。

在稷下學宮的講學中,道家學派佔據上風,學者的人數也最多,同時最受齊王的重視。稷下道家有別於傳統的老莊道家,它不僅包含了老莊哲學,也有早期的黃帝養生思想、民間*陽崇拜、方士觀星法、巫術道術信仰等,是一種包羅萬象的雜糅的道家,很多神話傳説都來自於稷下道家的著作。齊國著名的管仲、尹文、田駢、鄒衍等都屬於稷下道家。

現代符號學之父被公認為是索緒爾,他的符號學原理在語言學中表現突出,最重要的一點是分清了言語和語言: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抽象的,是一種社會習慣;言語則是個人習慣的結果,是一種個人行為,並不適用於大眾羣體。

人之境界在於心靈感知,心之提升在於哲學,所以,哲學被公認為是境界之學,也是唯一提升境界的方法。

柏拉圖主義又被稱作“柏拉圖哲學”,這種哲學宣稱只有理論形式才是完美的,理論是永恆的存在,是絕對的。因此,現實生活中的實踐現象都是不完美的,是暫時*的存在,是稍縱即逝的。

柏拉圖曾説:“驚訝,這尤其是哲學家的獨特情緒。除此之外,哲學再無別的起源。”哲學最開始的來源是出於驚訝的表現,如果人類沒有驚訝或者詫異的感覺,那麼人類社會便不會產生哲學。

人能夠思考哲學是因為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就是哲學存在,生活是一門哲學,人們每天都在想如何生活得更好,每天都在思考工作和任務應該怎樣完成,這也是人們思考哲學的實踐體驗。

生存智慧是人類自身的一種本能體現,具有正常大腦的人都擁有本能的生存智慧。而理論智慧是三者中最為重要的紐帶,從生存到理論的過渡,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逐漸追求精神層次,將實踐總結為理論,再將理論的精神產品轉換為物質產品的過程。實踐智慧則是理論智慧的延伸,也是哲學智慧的最高層次,表現為哲學對生活和實踐的指導,為實踐提供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TAG標籤:#常識 #經典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