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薛允升,陝西長安人。成豐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五年,權漕運總督。淮上患劇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薛允升,陝西長安人。成豐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五年,權漕運總督。淮上患劇盜...

中文知識站 人氣:1.4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薛允升,陝西長安人。成豐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五年,權漕運總督。淮上患劇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薛允升,陝西長安人。成豐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五年,權漕運總督。淮上患劇盜久未獲,允升詗得其巢,遣吏士往捕。歲除夕,盜方飲酒,未戒備,悉就執。六年,召為刑部侍郎,歷禮、兵、工三部,而佐兵部為久。念國家養兵勇糜餉糈,因條列練兵裁勇機宜,上嘉納。

初,允升觀政刑曹,以刑名關民命,窮年討測律例,久之有所得。凡所定讞,案法隨科,人莫能增損一字,長官信仗之,有大獄輒以相囑。其鞫囚如與家人語,務使隱情畢達,枉則為之*。*寧民週五殺朱彪,遁;參將胡金傳欲邀功,捕僧紹棕、曲學如論死。侍讀學士陳寶琛糾*之,上命允升往按,廉得實,承審官皆懲辦如律。

二十二年,太監李萇材、張受山構眾擊殺捕者,嚴旨付部議。允升擬援光棍例①治之,而總管太監李蓮英為乞恩,太后以例有“傷人致死、按律問擬”一語,敕再議。允升言:“李萇材等一案,既非謀故鬥殺,不得援此語為符合。且我朝家法嚴,宦寺倍治罪。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夫立法本以懲惡,而法外亦可施仁。皇上果欲肅清輦穀,則仍依原奏辦理;若以為過嚴,或誅首而宥從,自在皇上權衡至當,非臣等所敢定擬也。”疏上,仍敕部議罪。其時蓮英遍囑要人求末減,允升不為動。復奏請處斬張受山,至李萇材傷人未死,量減為斬監候,從之。

二十三年,其從子濟關説通賄,御史張仲炘、給事中蔣式*先後論劾,允升坐不遠嫌,鐫三級,貶授宗人府府丞。次年,謝病歸。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二十九》,有刪改)

(注)①光棍例,《大消律》對那些偷盜摟扒、鬥毆殺人的兇惡之徒犯法照“光棍例”議罪,定罪嚴厲。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

B.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

C.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

D.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隋唐時指通過進士科考試的人,明清時指通過科舉最後一級考試即院試的人。

B.漕運,是我國曆史上通過水路將所徵糧食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一種運輸方式。

C.輦轂,原指古代天子的車駕,後代指天子;又因京城在天子車駕之下,故其也代指京城。

D.從子,在古代指兄弟的兒子,即侄子;“從”指堂房親屬,如將堂兄弟稱為“從兄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考慮到國家養兵耗費太大,薛允升向朝廷分條陳述裁員練兵的方法,得到皇上肯定並被採納

B.參將因急於邀功而抓捕他人以頂罪,薛允升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調查,對相關人員依法懲辦。

C.太監李、張牽涉命案,李蓮英先為二人乞恩,後四處請託謀求從輕處罰,薛允升始終堅持按律治罪。

D.薛濟捲入一起行賄案遭*劾,薛允升受牽連而被降三級,貶為宗人府府丞,第二年託病辭官回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凡所定讞,案法隨科,人莫能增損一字,長官信仗之,有大獄輒以相囑。

(2)若以為過嚴,或誅首而宥從,自在皇上權衡至當,非臣等所敢定擬也。

【回答】

1.D

2.A

3.B

4.(1)所有定罪(或:判決)的,(都)遵循法律條文,沒有人能夠增減一個字,上級官員信任依靠他,有重要案件總是託付給他。

(2)如果認為過於嚴厲,或是要嚴懲首犯而寬恕從犯,當然由皇上衡量最為恰當,這不是我們這些人敢定案擬罪(或:作出判決)的。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此次從嚴懲治/不能仰體哀矜之意/已愧於心/倘復遷就定讞/並置初奉諭旨於不顧/則負疚益深”,這句話的含義是“這一次從嚴懲治,不能體察哀憐之意,已經愧對於心,如果再降低要求來定罪,並把當初的諭旨放在一邊不管,那麼更感到內疚不安了”,這是薛允升上疏之言,圈出其中的名詞和代詞,如“此次”“意”“心”等,然後依據語法關係進行排除,“從嚴”修飾“懲治”,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C兩項,“仰體”的賓語是“哀矜之意”,故應在“意”後斷開,“置”的對象是“初奉諭旨”,故“置”後不能斷開,排除B項。故選D。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項,“明清時指通過科舉最後一級考試即院試的人”錯誤,“院試”應為“殿試”。故選A。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後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B項,“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調查”錯誤,從文中來看,第二段説“參將胡金傳欲邀功,捕僧紹棕、曲學如論死。侍讀學士陳寶琛糾*之,上命允升往按,廉得實,承審官皆懲辦如律”,可見應是“侍讀學士陳寶琛”舉發*劾後,皇上命令薛允升前往勘察,並非是“第一時間”。故選B。

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項對應的內容,考生可以藉助“參將”一詞快速找到設題區域,在第二段,從文中來看,該事件是由別*劾、皇上下旨查辦、薛允升調查等步驟組成,“第一時間”一説不對。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本,然後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後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定讞”,定罪,判決;“案法隨科”,遵循法律條文,“案”“隨”意思一致,都指“遵循”;“損”,減少;“仗”,依靠;“獄”,古今異義,案件;“囑”,託付;“相囑”應為“囑相”。第二句中,“宥”,寬恕;“自在”,當然由(在於);“權衡”,衡量;“至當”,最為恰當;“定擬”,定案擬罪,做出判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TAG標籤:#淮上 #文言文 #成豐 #薛允升 #患劇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