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一)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一)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

中文知識站 人氣:1.7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一)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報任安書》)

(二)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漁父》)

13.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垢:污穢

B.以通其狂惑                 通:抒發

C.聖人不凝滯於物             凝滯:拘泥,執着

D.鼓枻而去                   鼓:敲打

14.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僕以口語遇遭此禍             ②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B.①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②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

C.①漁父莞爾而笑                 ②是以就極刑而無愠*

D.①自令放為                     ②重為鄉黨所笑

15.下列對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漁父》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格。

B.《漁父》中的屈原,是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強者形象;而漁父則是一位不愠不怒,不強人所難,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

C.“僕誠以著此書……豈有悔哉?”一句,表明作者忍辱負重是為了著書,又終以著書而洗清了恥辱。雖含有書成之後的興奮,但更多的是蒼涼的感慨。

D.司馬遷在給任安的信中,以無比激憤的心情,訴説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心鬱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説明自己雖然身處要職,有權力“推賢進士”,但世俗不允許自己這樣做。

16.用“∕”給下面劃線處斷句。

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 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及也。君子慮福弗及,慮禍百之,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與,君子實如虛,有如無。(《説苑》)

1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回答】

13.A

14.B

15.D

16.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及也。

17.

(1)也是想以此來弄清自然和人事的關係,通曉從古到今的變化,而成為一家之言。

(2)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賢進士,恐怕和我個人的想法相違背吧?

(3)怎麼能用乾乾淨淨的審題,來承受外物的玷辱呢?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放A垢:恥辱。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A項“因為/用”;C項“表修飾/錶轉 折”;D項“句末語氣詞,表疑問/被”。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D應該是“説明自己身處‘閨*之臣’的地位,無法‘推賢進士’,世俗不允許自己這樣做,自己的私心也與之剌謬”。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是:先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再把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這裏可根據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瞭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敍述*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麼話。如是説理*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幹,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後詞語之間的關係,就能正確斷句。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譯文:君子少言寡語,但句句是真實的。小人誇誇其談,往往言之無物。君子做學問,耳聽見了,就記在心裏,並時刻以行動去踐行;君子治理事情,開始的時候很微小,最後達到極高的程度。君子很少考慮順利的方面,對於一切的困難卻考慮的周全,君子有所求的時候會有選擇的去求人,而無論什麼人有求於君子,君子都會幫助。 君子富有的時候並不表露,依然和沒有什麼一樣。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TAG標籤:#考之 #僕竊 #之辭 #自託於 #放失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