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 ...

中文知識站 人氣: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 ...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

中條山橫亙于山西南端,這裏山勢和緩,並沒有想像中的懸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運盆地,南面是黃河谷地。從侯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這兩個地區。在地理位置上,中條山正處在*文明起源的黃金地段。*在古代習稱"華夏",而"華"與"夏"都同中條山有關。"華"字得自華山。"夫中條之山者,蓋華嶽之體也",古人把中條與華山看作一體,只是被黃河割開。華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學上,代表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地兼中條山的兩面。歷史文獻中説中條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東一帶是"有夏之居"。看來夏朝的地域,確實是跨越中條山南北的。地理學強調"人地關係",夏族與中條的"人山關係"也應當具有獨特的內容。已有考古學家撰文,討論中條山脈在資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興旺。至少,中條山有豐富的銅礦,中部北側又有巨大的鹽池。歷史地理學家關於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論述已經很多,而山脈如何對文明做出貢獻尚缺乏討論。

山間奇材,往往是山脈的重要價值所在。不過,從地理空間關係的角度説,山脈的意義則多在於阻隔或護衞。從宏觀人文地理格局上觀察,從中條北面翻越到南面與從南面翻越到北面,意義是不一樣的。中條山北面的汾運盆地是一個羣山環繞比較封閉的地區,這裏的人們可以過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發展,就必須衝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條,進入黃河谷地,進而東向伊洛,春秋時代的晉國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強國之路。反之,從南面北越中條,往往是強者的入侵行為,商朝勢力曾向北擴張,雖有改朝換代的*意義,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會鉅變。

史書所記堯舜的傳説多在中條以北,這或許暗示着夏族的淵源所在。因為夏朝的影響力的強大,汾運盆地便成為法統觀念上的崇高區域。商人滅夏,定要翻越中條佔有汾運盆地,意義不僅是獲得這片肥田沃土,還要在法統觀念上最後征服夏人。從動態地理格局上觀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勢力翻越中條的一個進退據點。

1.下列作為文中畫線部分的*據,錯誤的一項是

A.山西南端的中條山山勢和緩,並沒有想像中的懸崖峭壁。

B.*在古代習稱"華夏",而"華"與"夏"都同中條山有關。

C.古人早已看出中條山與華山本為一體,只是被黃河割開。

D.考古學上代表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地兼中條山南北兩面。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關於中條山脈如何對*文明做出貢獻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從地理空間關係的角度説,中條山的意義在於聯結汾運盆地和黃河谷地。

C.中條山北面的汾運盆地儘管羣山環繞,比較封閉,仍不失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統觀念上滅夏,佔有汾運盆地,垣曲無疑是一個必經之地。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自然屏障的中條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護衞着夏人的安全。

B.相對而言,歷史地理學界對"人河關係"的研究較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晉人向南翻越中條,不僅具有改朝換代的*意義,也是了不起的社會鉅變。

D.歷史文獻中關於"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記載,説明夏族發祥於汾運盆地。

【回答】

A  C   B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