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一)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一)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中文知識站 人氣:2.44W

問題詳情:

(一)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一)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二)

①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②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①,經之營之。庶民攻②之,不日成之。經史勿亟③,庶民子來④。王在靈囿,幽鹿攸伏⑤。幽鹿濯濯⑥,白鳥鶴鶴⑦。王在靈沼⑧,於軔⑨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⑩?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註釋:①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②攻:建造。③亟(jí):急。④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⑤幽鹿:母鹿;攸:同“所”。⑥濯(zhuò)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⑦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⑧靈沼:池名。⑨於(wū):讚歎詞;軔(rĕn),滿。⑩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1.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名之者誰               有仙則名(《陋室銘》)

B.水落而石出者           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D.晦明變化者             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語段(一)中眾人從太守遊而樂表現在哪些地方?

4.語段(一)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意”到底在哪裡呢?語段(二)中,孟子對梁惠王說的一番話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孟子的“意”又是什麼呢?請結合兩段選文分別說一說。

【回答】

1.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A.命名,取名 / 出名; B.露出 / 從……長出; C.都是“歡樂,快樂”的意思; D.明亮 / 英明。故選C。

2.山中的野味和野菜(菜蔬),雜亂地(雜七雜八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舉行的酒宴。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後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整。“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句中“蔌”意思是“菜蔬”,“雜然”意思是“雜亂的樣子”,“陳”意思是“擺開”。據此翻譯即可。

3.①樂在野味,無論是酒肉,還是魚菜都是就地取材,不用別求,雖簡樸卻也豐盛;②樂在野趣,雖沒有高雅的音樂,但*飲弈棋、猜拳行令、杯盞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譁的野趣,也是很快樂的。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文段一中人們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有二:一是“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宴會中的酒菜都是就地取材,雖然簡單但是另有一番情趣。二是“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宴會中的取樂專案沒有高雅的音樂,只是人們的盡興而為,這是一種野趣。據此理解作答。

4.醉翁之意: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民之樂。

孟子的意:仁慈的統治者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殘暴*的*者窮奢極欲,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其結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悟。文段一中作者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的“情趣”不僅僅是在酒上,文中第二段寫了山間的美景,所以這是“山水之樂”,第三段寫到了太守和遊人宴飲的場景,這是“宴酣之樂”,最後作者點明中心“太守之樂其樂”,這是“樂人之樂”。文段二中孟子的“意”指的是“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意思是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告誡君主要體恤百姓,愛民如子,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尊敬,自己才能得到快樂。

【參考譯文】

(二)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觀賞著鴻雁麋鹿,一面問道:“賢人對此也感受到快樂嗎?”

孟子答道:“只有賢人才能感受到這種快樂,不賢的人縱然擁有珍禽異獸,也不會(真正感受到)快樂的。《詩經》上說:‘文王規劃築靈臺,基址方位細安排,百姓踴躍來建造,靈臺很快就造好。文王勸說不要急,百姓幹活更積極。文王巡遊到靈囿,母鹿自在樂悠悠,母鹿肥美光澤好,白鳥熠熠振羽毛。文王遊觀到靈沼,魚兒滿池喜跳躍。’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臺深池,但*卻高高興興,把他的臺叫做靈臺,把他的池沼叫做靈沼,為他能享有麋鹿魚鱉而高興。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湯誓》中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們要跟你同歸於盡!’*要跟他同歸於盡,(他)縱然擁有臺池鳥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到快樂嗎?”

知識點:古代散文 (兵法農醫、天文術數、藝術雜學等)

題型:語言表達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