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徐誼,字子宜,一字巨集父,平陽人。乾道八年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徐誼,字子宜,一字巨集父,平陽人。乾道八年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

中文知識站 人氣:3.1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徐誼,字子宜,一字巨集父,平陽人。乾道八年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徐誼,字子宜,一字巨集父,平陽人。乾道八年進士,累官太常丞。孝宗臨御久,事皆上決,執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懼顧望。誼諫曰:“若是則人主日聖,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及論樂制,誼對曰:“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上遽改容曰:“卿可謂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辭,屬光宗初受禪,誼奏:“三代聖王,有至誠而無權術,至誠不息,則可以達天德矣。”至郡,歙縣有妻殺夫繫獄,以五歲女為*,誼疑曰:“婦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緩之未覆也。會郡究實稅於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飢而大叫,役者批之,墮水死矣。”然後冤者得釋,吏皆坐罪,闔郡以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禱祠郊廟,進皇子嘉王參決,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喪。誼與少保吳琚議,請太皇太后臨朝,扶嘉王代祭。及將禫,正憂懼,僕於殿庭而去。誼以書譙趙汝愚曰:“自古人臣為忠則忠,為奸則奸,忠奸雜而能濟者,未之有也。”汝愚問策安出,誼曰:“此大事,非憲聖太后命不可。而知*門事韓侂冑,憲聖之戚也,同裡蔡必勝與侂胄同在*門,可因必勝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內禪議遣侂胄請於憲聖,侂胄因內侍達汝愚意,憲聖許之。

寧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賞薄浸觖望①誼告汝愚曰:“異時必為國患,宜飽其欲而遠之。”不聽。

汝愚雅器誼,除授建明多諮訪,誼隨事裨助,不避形跡,怨者始眾。嘗勸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請。侂胄疑將排己,首謁誼,退束裝,冀誼還謁,留之通殷勤,誼不往。

初,金攻廬、楚不下,留兵綴濠州以待和,時時*掠,淮人大驚。誼晝夜拊循,益嚴備禦。朝廷懼生事,移知隆興府以卒,後諡忠文。  

(《宋史•列傳一五六》)

[註釋] ① 觖望:因不滿而怨恨。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是 (    )

A.孝宗,南宋皇帝趙眘的廟號。廟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的評判*稱號。

B.宮、商、角、徵、羽,古人認為這五聲分別代表君、臣、民、事、物,五聲不亂,國家的*就會清明。

C.陛辭,臨行前向皇帝告別。陛,特指皇帝宮殿的臺階;陛下,指宮殿的臺階下,後用於對帝王的尊稱。

D.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間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來省問父母安否;後泛指探望問候父母或親長。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徐誼不忘職責敢於勸諫。孝宗獨攬朝綱,他諫之以理;談論樂制、出官辭行,諫孝宗、光宗以戒驕修德。

B.徐誼為民伸冤備受愛戴。徽州任上,細心斷案,*冤獄,真凶得懲,全郡人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C.徐誼一心為政敢冒大不韙。孝宗駕崩,光宗生病,他果斷主張在神祠郊廟祈禱進迎嘉王參與決斷大事並代父主喪。

D.徐誼立場堅定不畏強權。見韓侂冑居功自恃,他告誡趙汝愚遠之;韓侂冑欲拉攏他,徐誼無所畏懼並不回訪。

18.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誼諫曰:“若是則人主日聖,人臣日愚,陛下誰與共功名乎?”

(2)侂胄恃功,以賞薄浸觖望。誼告汝愚曰:“異時必為國患,宜飽其欲而遠之。”

【回答】

15.D

16.A

17.C

18.

(1)徐誼進諫說:“像這樣就是君 主一天比一天聖明,臣下一天比一天愚蠢,陛下和誰共同創造功業聲名呢?”

(2)韓侂冑仗恃有功,因賞賜太少逐漸從不滿變成怨恨。徐誼告訴趙汝愚說:“(韓侂冑)以後必成為國家的禍害,應當讓他的慾望得到滿足(或滿足他的慾望)而疏遠他。”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正確短句為“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誼入諫退告∕宰相曰∕上慰納從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官職名“宰相”“ 孝宗”“ 上”文言虛詞“曰”等斷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題目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官職名“宰相”“ 孝宗”“ 上”文言虛詞“曰”等斷句。斷句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本題中的“對曰”我們可以抓住“曰”來斷句。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以及實詞意思的把握情況。A項“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的評判*稱號”是指諡號。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廟號、諡號、尊號及年號,在我國古籍中現身頻頻。前三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諡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諡號的做法已比較多。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嶽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所謂尊號,乃為尊崇帝后為之所上之稱號。始於秦代。據《史記·秦始皇紀》有“臣(王綰、李斯)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之語。《漢書·高帝紀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號。”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為太上皇,尊前皇后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稱上尊號。所謂年號,是*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考生要注意區分。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 項時間錯誤,文章第四節中“孝宗崩,上不能喪。誼與少保吳琚議,請太皇太后臨朝,扶嘉王代祭。”可以推斷,“主張在神祠郊廟祈禱進迎嘉王參與決斷大事”是在孝宗病重時。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即可發現問題所在。選項C中是時間弄錯。

18.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先找出人名等名詞,如“陛下”名詞應是保留的內容,故可以直接抄寫下來;後找出重點詞,進行對譯,“若是” 像這樣;“日” 一天比一天;“功名” 創造功業聲名。第二句中,先找出人名,“侂胄” “誼”是人名;對譯重點詞語,“以”, 因為;“異時”, 以後;“遠”, 疏遠。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題中的 “陛下” “侂胄” “誼”。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徐誼,字子宜,又字巨集父,溫州人。乾道八年(1172)進士,多次 升遷做到了太常丞。孝宗在位時間久,朝中事情都由皇帝決定,(朝臣)執政大多是奉旨行事,百官下屬多半畏懼觀望。徐誼進諫說:“像這樣就是君主一天比一天聖明,臣下一天比一天愚蠢,陛下和誰共同創造功業聲名呢?”等到談論樂理制度,徐誼回答說:“宮調混亂就意味著荒淫,說明君主驕橫;商調混亂就意味著傾險,說明臣僚敗壞。”皇上立刻改換神情說:“你可以說是不因官職怠惰自己的人了。”

徐誼被委任為徽州知府,他向皇帝辭行,恰好光宗剛剛繼位,徐誼上奏說:“三代聖王有至誠而無權術,至誠不息,則可以達天德矣。”到郡上任,歙縣上報有個人的妻子因殺夫被關在獄裡,有年僅五歲的女兒作*。徐誼懷疑說:“婦女能一巴掌把人打死嗎?”徐誼因此把案件擱置此案未審查批覆。適逢郡裡在郡衙庭院究核實物稅,死者的父母和弟弟都在,(父母)於是說:“我兒子因欠租被綁時間很久,餓的大叫,衙役打他的臉,掉在水裡淹死了。”這之後蒙冤的人得到釋放,相關官吏都判了罪。全郡的人都認為他神明。

孝宗的病越來越重,光宗長期拖延不去問安,徐誼入朝進諫,退下來告訴宰相說:皇上待人接物從容不迫,但目光直視不眨眼,神思恍惚,是真的有病。應當在神祠郊廟祈禱進迎皇子嘉王參與決策大事。丞相留正不能採納徐誼建議。

太上皇帝孝宗去世,光宗重病在身不能主持喪禮。徐誼和少保吳琚商議請太皇太后臨朝,扶立嘉王代姓祭禮。等到將要舉行禫禮,留正憂慮恐懼,仆倒在宮廷而離開。徐誼寫信責備趙汝愚說:“自古以來做人臣子的,忠就是忠,奸就是奸,忠奸相雜卻能辦成大事的,還未曾有過這樣的事。”趙汝愚問有什麼辦法,徐誼說:“這是大事,非得到太皇太后的命令不可。而知*門事韓侂冑是憲聖太后的親戚,同鄉蔡必勝和韓侂冑都在*門任職,可以通過蔡必勝招致他。”韓侂冑來到,趙汝愚把內禪的建議派韓侂冑向憲聖請求,韓侂冑經由宦官傳達了趙汝愚的意見,憲聖答應了他。

寧宗即位,韓侂冑仗恃有功,因賞賜太少逐漸從不滿變成怨恨。徐誼告訴趙汝愚說:“(韓侂冑)以後必成為國家的禍害,應當滿足他的慾望而疏遠他。”趙汝愚沒接受他的意見。

趙汝愚向來器重徐誼,授任官職提出建議時常常諮詢他的意見,徐誼隨時協助,(趙)不避諱顯露形跡,怨恨的人開始增多。曾經勸趙汝愚早日抽身退步,趙汝愚自己也向皇上提出請求。韓侂冑懷疑自己將受排擠,首先去拜見徐誼,回來之後整裝等待,希望回訪,好留下他表達深情厚誼,徐誼沒有前往。

起初,金人沒有攻下州、楚州,留住兵馬在濠州等待議和,常常出來搶劫,淮州人大為驚恐。徐誼白天黑夜安撫他們,更加緊張備戰準備抗擊金人。朝廷害怕滋事,調任他為隆興府知府而死,後諡號忠文。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