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

中文知識站 人氣:4.8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B.共其乏困           共:供給

C.夫晉,何厭之有     厭:厭煩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

13.下列“之”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公從之       ②臣之壯也     ③是寡人之過也     ④許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來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晉,何厭之有   ⑨將焉取之   ⑩唯君圖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14.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B.行李之往來

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15.對“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B.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C.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D.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回答】

12.C

【小題2】B

13.D

【小題4】C

14.(1)晉國,哪裡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晉國)將從哪裡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解析】

1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平時要多注意積累。C項中厭,通“饜”,滿足。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①④⑨⑩是代詞;②⑤⑥⑦是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無義;③是結構助詞“的”;⑧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文言文中古今異義詞。A項中的“東道主”指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現代漢語中指請客的主人;B項中“行李”指出使的人,現代漢語中指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C項中“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現代漢語中是“認為”;D項中“有益”古今義均指有好處。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本題以判斷的形式考查文言斷句.要先解析句意,再劃分朗讀節奏,注意應符合古人朗讀習慣。根據句意、句式特點及提示*詞語“也”“曰”“其”等判斷。

句意為:君子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他愛自己的母親,還影響了鄭莊公。《詩·大雅·既醉》說:‘孝子德行無窮,永久能分給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樣吧!”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特別注意得分點。得分點:(1)厭:同 “饜”滿足;肆:擴張;闕:侵損;兩個 “封”,第一個是動詞,使……成為邊界,第二個是名詞,邊界還得主要句式,“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有何厭”。(2)因:憑藉;敝:損害;與:結交,親附;知:通假字,通“智”,明智;易:代替;其:表商量語氣,還是。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譯文】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也就離開了鄭國。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TAG標籤:#秦伯 #若亡 #知亡 #晉圍 #鄭而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