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书籍语录>《孙子兵法白话全译》经典语录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经典语录

中文知识站 人气:9.91K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队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

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而装作不能打,要打而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而装作向远处,要向远处而装作向近处。敌人贪利,就引诱它;敌人混乱,就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它;敌人气势汹汹,就要阻挠它;敌人辞卑慎行,就要骄纵它;敌人休整得好,就要劳累它;敌人内部团结,就要离间它。在敌人毫无防备之时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能预先传授的。

知己知彼,明了敌我情势,虽经百战,也不致有危险;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胜算只有一半;不了解敌人,又没有自知之明,每战必败。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为上,破*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开战之前,“庙算”能够取得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庙算”周密就能胜利,“庙算”疏漏就没有胜利,何况不做“庙算”呢?我们根据“五事”、“七计”来进行观察,谁胜谁败就可见端倪。

以现代*事视野来看,“全胜”可区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斗层面,“全胜”的思路是将战争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如果将孙子的破中求全的“全胜”思想发散到人生战场,它是人生的最小损失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高明的战略家和指挥官,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成功的关键就是庙算,即事先的谋划筹措、分析研究,从而根据具体的客观现实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在人生之中,也是如此。

大*出战,以取得胜利为第一要务,时间拖延过久,就会使*队疲惫,士气挫折,攻城的战斗力消耗殆尽,更何况*队长期在外作战,国家财政也会发生问题。如果*队疲惫,士气挫折,战斗力耗损,财力枯竭,邻近诸侯就会乘机入侵,此时就是有智谋的将帅,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能为讲究指挥工巧而持久。长期作战而对国家有利,这是从没听说的事。不能彻底了解用兵的弊害,就难以真正了解用兵的益处。善于用兵的将领,只动员一次兵力就获得胜利,绝不再次征集,粮草的运送也以两次为限。*需用品由国内供应,粮草则取自敌人,如此*队粮食便不致匮乏。

谋而攻之,先谋后攻,谋高一筹则攻之能胜,反之则败。然而,谋中有谋,谋有高、低之分,孰优?孰劣?不以争胜判,而以全胜判,“不战而胜”才是最高明的谋攻战略。“战争是*的继续”,因此,只有站在*的角度考察战争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战争的本质,也才能确立总览全局的战略思想,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特别强调速战速决的重要。他说:“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指,战争以争取胜利为第一要务,切忌拖泥带水,停滞不前,否则不但士气挫折,人困马乏,更严重的是,长久用兵在外,将使国家财用不足,给第三国乘虚而入的机会。所以,战争一拖久,弊害无穷。从心理方面来说,低落的士气,容易导致民心厌战,反战;以物质方面来说,则会造成国库亏空,国民生产大衰。孙子在本篇着重于后者所带来的弊害,因此,既想得到用兵之利,又想避开用兵之害,最好的方法就是速战速决。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因百战百胜,伤亡太多,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方法,有10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有2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设法战胜敌*。与敌人的兵力相等就分散敌人,比敌人兵力少,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实力比敌人弱就要避免与敌人交战。所以,弱小的*队如果只知硬拼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对国家的辅助周密,国家就强盛,辅助的谋略有缺陷,国家就会衰弱。国君危害*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它前进,不了解*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它后退,这叫束缚*队;不知道*队内部事务而主持*队的行政管理,将士就会迷惑;不懂得*队的权谋而干预*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各诸侯国乘机侵犯的灾难就来到了。这就叫做扰乱自己的*队而导致敌人获得胜利。

很多时候,战争是以*手段来实现其*目的,所以,战争又称之为“流血的*”。但是,能否通过非*手段,不流血或少流血来实现自己的*、*事目的呢?这就是孙子提出的全胜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从*事战略和国家的战略的高度设想了战争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指出了用非*事手段解决*事问题的一条最佳途径。所以,千百年来令多少*事家和战略家们赞叹和折服,有的还把它运用于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