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

中文知识站 人气:1.4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①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高建平

① 自然欣赏的关键,是从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艺术欣赏的关键,是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欣赏者太远。太远了,与人无关,就无法欣赏。于是,不失去距离,又不能太远,就成了一门关于距离的学问。

② 对此,布洛提出“距离的二律背反”。有两种力出现在审美经验中,一种将人拉向对象,一种将人拉离对象。只有两种力量维持了一种平衡,审美欣赏才有可能。

③ 将人们吸引向对象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对自然的爱好,是从中看见生活、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生活的向往。对艺术的爱好,是从中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和对情感的向往。

④ 但是将人们从对象拉开的那一股力量,则比较难理解。有一种理解,认为过度生活化是危险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党;英国绅士们*告:保持你的距离。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过于挤在一起,就激发了低级趣味,滑入到危险的关系之中。还有另一种理解,即认为艺术就是要与生活不一样。纵观文学艺术的历史,有着大量非现实主义——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来写作的作品。从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到充满神奇**的影视动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写作的文学和艺术,都在有意偏离生活。这时,艺术的力量不是像绳子一样拉着欣赏者,不让欣赏者滑向危险的生活,而是有一种魔力,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 距离由此取得了新的含义,有了肯定*的力量。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本复。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

⑥ 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

⑦ 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是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家通过风景的描绘,增强了人们对风景欣赏的能力。艺术家也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推动着人们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⑧ 在美学界,朱光潜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海边农夫当别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有人以此批评朱光潜鄙视劳动*,是剥削阶级意识。真的是对朱光潜先生莫大的误解。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11.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本身”的含义。

12.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

【回答】

10.首先从自然欣赏和艺术欣赏谈到审美中的距离问题;接着由布洛的“距离的二律背反”来谈“距离”的新内涵;最后指出审美视角实际上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我们要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11.①距离不仅不会妨害审美,还具有肯定*的力量;②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艺术手段;③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使艺术作品具有通过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营造出独特的美。

12.内涵:朱光潜认为,农夫觉得菜园不差而海的美景没什么可看,不仅是因为没有审美的距离,更是由于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农夫无法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作用:说明发现美的能力需要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思路。首先明确答题规范,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然后看本文大概有几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最后可从文中直接找出相关语句来加以概括即可。本文的标题“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这就告诉本文的主要内容“审美距离”“审美视角”;文章第一段由自然欣赏和艺术欣赏引出审美中的距离问题;二三四五这几段主要来谈“距离”的新内涵;六七八这几段是对审美视角进行阐释。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得出结论。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比如本文,一共八段文字,其中第一段是引出“审美距离”,二三四五主要是谈“距离”,六七八是对“视角”进行阐释。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就答题规范而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表现脉络的过程*。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意,说明第⑤段中‘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本身’的含义”,这是考查句子的含意,“它”指的是距离“,“不仅……而且”,这是递进关系的句子,这句话肯定了距离的作用,结合句子的前后语境分析“距离”的作用,“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有了肯定*的力量”“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依据分值分点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比如本题就应回归文本,找到“它不仅无害,而且成为了艺术*本身”这句话。二是要划出要点。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比如“它”“无害”“成为……”。三是要筛选领悟。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条。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的条理*。其三是要升华。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析文末‘海边农夫’例子的内涵和作用”。本题有两问,一是“海边农夫”这个例子的内涵,二是这个例子的作用。对于前者,农夫之所以认为“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海景“没有什么可看”,是因为观看者没有这样方面的艺术修养,同时他的教养也不足以让他发现“海景”之美,他只能从实用的角度来欣赏生活,而无法从审美的角度来审美。再结合第七节“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这句话来分析这一例子的作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到文中文末“海边农夫”这一例子,然后分析这一例子中“农夫”与别人的欣赏点不同的原因,最后再分析此处使用该例子的作用,论述类文本中的材料定是为了阐明该段(文)的中心,再结合第七段分析设置材料的目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朱光潜是从美学的角度来举海边农夫这一例子,并非是轻视劳动*。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视角 #审美 #各题 #文后 #建平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