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

中文知识站 人气:1.6W

问题详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个傅家出了一个傅以渐,殿试一*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书香门第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到傅斯年的祖父傅淦时,家境出现衰落。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任山东东平龙山书院院长。1904年(光绪三十年),殁于任所,时年39岁,当时傅斯年先生9岁,其弟斯巌7个月。上有老(傅斯年的祖父母)下有小(傅斯年兄弟二人),一门生活全靠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持。幸赖父亲傅旭安的众门生,聚资生息供一家生计之用。

傅斯年虽然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但他幼年时期,却是过的清苦生活。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从6岁到9岁,傅斯年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私塾读书。10岁到13岁,在东昌府立小学堂读书。这七八年里,都是白天去学校,晚上由祖父在家课读。祖父、母亲对傅斯年读书都是严格要求,加之傅斯年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在11岁时就通读了《十三经》。

1908年的冬天,13岁的傅斯年跟随父亲的学生中了进士的侯延塽去天津,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在校4年,1913年(*二年)夏,考入*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1919年*大学毕业。

在北大的几年,是傅斯年思想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学术界有权威、有影响的大师是章太炎。他的大弟子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教书。他们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思想,“最初也是崇信章氏的一人”。1916年1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先后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到校任教。傅斯年接受胡适的思想教育,尽弃旧学,接受新说。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他参与了五四运动,他自己说:“五四那天上午我作主席,下午扛着大旗到赵家楼。打进曹汝霖的住宅。”

北大毕业后,傅斯年考取山东官费出国留学,先到英国,入伦敦大学,学习的学科有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1923年由英国去德国,入柏林大学,修习物理学和比较语言学。

傅斯年于1919年冬出国,1926年冬回国,先后在英国、德国留学7年。从他学习的学科看,涉及的面是比较宽的,而且多属自然科学,没有历史学。但从傅斯年已有的深厚的*文史知识基础上来评价,就知道留学对于他后来对*传统文史的整理是有好处的。他所要学的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正像他的朋友罗家伦所说:“他有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又回头发现了他自己曾经储藏下的很丰富的*历史语文的知识,在此中可以另辟天地。”罗家伦述说他们“这群人的学术心理”里,有一种“先博后专的风气。因为当时大家除了有很强的求知欲外,还有想在学术里求创获的野心,不甘坐享现成,要想在浩瀚的学海之中,另有会心,‘成一家言’”。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罗家伦的话里理解傅斯年在欧洲求学时学得如此宽博的原因。他是在求治*学问的理论和方法。我们没有材料说明他在德国学历史,但知道他读书很博,他一定也读了一些历史学的书,他的“史料即史学”思想就是从当时风行德国的兰克学派接受过来的。

1926年冬,傅斯年回国。先返乡里省亲,随后即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他担任文学院院长,还兼任历史、国文两个系的系主任。同时还创办了语言历史研究所。

1928年,*研究院成立,傅斯年应聘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他襄助院长蔡元培先生筹划院务。院内一切制度的确立和各种方案的制订他都贡献了不少意见,后来*研究院的发展扩充,他有很大的功劳。”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年度报告书中说:“*研究院设置之意义,本为发达近代科学,非为提倡所谓固有学术。故如以历史语言之学承固有之遗训,不欲新其工具,益其观念,以成与自然科学同列之事业,即不应于*研究院设置历史语言研究所,使之与天文、地质、物理、化学等同伦。今者决意设置,正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又说:“此虽旧域,其命维新。材料与时增加,工具与时扩充,观点与时推进,近代欧洲之历史语言学,其受自然科学之刺激与补助,昭然若揭。以我国此项材料之富,欧洲人为之羡慕无似者,果能改从新路,将来发展,正未有艾。”

歪打正着,傅斯年在欧洲广学自然科学且有“迷途不返”之势,到头来却为他回国后收拾旧业,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

自1928年始,傅斯年任*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一直到1950年去世。在大陆期间,他曾兼任许多职务,其中有: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33年),*博物院筹备主任(1933年),代*研究院干事和总干事(1937年),*大学代理校长(1945年秋)。1946年胡适由美回国,他才卸去代理北大校长职务。1947年6月,赴美养病。1948年上半年当选为*研究院院士。同年8月由美回国。冬天,历史语言研究所迁*。1949年1月,就任*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 日晚11时20分,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4岁。

【相关链接】

胡适对傅斯年可以说是相知最深的人。他对傅斯年的品*和才能曾有如下一段评论,他说:“孟真(傅斯年的字)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作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有胆的大*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与才能。”(胡适为《傅孟真先生集》写的《序》)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涉猎广泛,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学养,还是出国留学经历,都反映了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傅斯年在欧洲广学自然科学且有“迷途不返”之势,到头来却为他回国后收拾旧业,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完全是他歪打正着的结果。

C.对傅斯年来说相知最深的胡适,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其评价傅斯年的十个“最”,可以说是对至情至*傅斯年的最好诠释。

D.文中通过傅斯年表述自己扛大旗到赵家楼这件事,展现了五四运动中一个*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学生形象。

E.文章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2)文本有多处引用,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3)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6分)

(4)请结合文本,简述傅斯年的哪些学术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回答】

(1)(5分)CD  (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

(2)(6分)①引用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的话,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弃旧迎新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②引用他的朋友罗家伦的话,评价傅斯年运用西学理论和方法,发展*历史语文的研究。侧面印*作者的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③引用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年度报告书中说的话,表现传主的学术主张及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④引用胡适的话,高度评价传主的品*和才能,增加说服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3)(6分)①家庭方面,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祖父、母亲对傅斯年读书都是严格要求。②学校(社会)方面,就读于北大,受章太炎、蔡元培、胡适等大家的影响;留学期间,博采众长,学科涉及面广。③个人方面,傅斯年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兼有过人的品*和才能。(每点2分)

(4)(8分)①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11岁时就通读了《十三经》,刘师培、黄侃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思想。②与时俱进,弃旧迎新的为学勇气: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他参与了五四运动,扛着大旗到赵家楼。打进曹汝霖的住宅。③先博后专的学术心理:除了有很强的求知欲外,还有想在学术里求创获的野心,不甘坐享现成,要想在浩瀚的学海之中,另有会心,“成一家言”。④洋为中用的研究方法:以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一点中“学术品质”2分,“意义”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都反映了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错误,文章第五节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可见“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是蔡元培提出的,选项张冠李戴;B项,“完全是他歪打正着的结果”绝对化;E项,“多方面、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用语不准确,大而空。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本有多处引用,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这是考查传记文学中“引用”的作用。题干中要求“先找出其中三处”,然后“简要分析其作用”,考生应先找出来,然后结合引用的作用以及前后的语境分析其作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和可读*。切入角度:(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可读*、典雅*,增添文学底蕴。(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首先应先到文中找到“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然后结合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文章第三段说“傅斯年虽然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但他幼年时期,却是过的清苦生活。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这是家庭的熏陶;文章第五段说“在北大的几年,是傅斯年思想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学术界有权威、有影响的大师是章太炎。他的大弟子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教书。他们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思想”,这是学校的教育;文章链接材料中说“孟真(傅斯年的字)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这是个人素养方面特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此处的原因自然是指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就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到文中找语言暗示。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4)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的模式。题干问的是“简述傅斯年的哪些学术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首先应根据文中傅斯年的事情(主要是学术方面)概括出其品质,然后再结合现实谈谈其积极意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①时间变化②地点变化③职位(工作)变化③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④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初字梦簪 #文后 #各题 #傅家 #孟真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