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

中文知识站 人气:1.5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19.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0.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回答】

19.①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出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②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借景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出如今的失意痛苦,“满帘风”写出诗人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

20.①“一尊还酹*月”表达出苏轼从自身的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的情怀。②“试浇桥下水”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真挚强烈的报国情怀以及身世漂泊的深沉感慨。

【解析】

19.

试题分析:“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表现手法,首先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谋篇布局来分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用典、反衬、对比等。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侧面描写分为衬托和对比。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本题考查的是抒情手法,要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角度考了,间接抒情又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20.

试题分析:苏轼的“一樽还酹*月”。酹酒,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表达的是人生的豁达。陈诗的“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的联想,因而滔滔*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有对屈原的凭吊,有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也有孤寂漂泊的感慨。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在设题上基本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设题角度一般有意象意境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内容情感比较几个。解答时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找出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字眼、词语、句子;抓关键词,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答题时先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感情,分析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抒发的。两诗都是以酒洒*,但由于诗人思想感受不同、身世经历不同,情感也不同。苏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比较豁达。本诗是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时所作,有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凭吊,有感伤自己。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陈与义 #高咏 #临仙 #节序 #词酬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