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中文知识站 人气:2.4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认为……非,即埋怨。)

B.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以……为忧。)

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适:刚刚。)

D.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作:创作。)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C.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景公悦,大戒于国

14.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

①无非事者 ②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③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④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⑤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后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B.文章第3段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目的是塑造齐相燕子机制灵活和善于雄辩的形象。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16.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节选自《陈情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未曾废离。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分)

②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分)

【回答】

12.C

13.D

14.D

15.B

16.(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错漏2个扣1分,扣完4分为止。)(2)①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到不幸。②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得到儿子。(以,1分;闵凶,1分;鲜,1分;祚,1分;儿息1分;句意通畅1分,共6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题中,C项解释错误,“适”在这里作动词,“到……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题中,A项的“而”,前者作连词,相当于“就”;后者作也连词,相当于“才”。B项的“之”,前者作代词,指“这样的事”;后者作助词,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的”。C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把”;后者相当于“凭借”。D项的“于”都作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中“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查。不难发现,③④不符合题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要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对“目的”的分析有误:目的是以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小题。给文言断句,可先找出文段中的动词,然后依据动词找出其宾语或补语断句。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闵凶”是“不幸”之意;“鲜”即“少”;“祚”即“福分”;“儿息”即“儿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