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满...

中文知识站 人气:2.4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促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在人的日常感受与生活满足方面,层出不穷的“微”现象向人们提供了数量巨大且感*直观的对象内容,为人们迅速获取生活表象打开了方便的通道;在个体感受向群体经验的社会扩张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和自由*,为人们在当下活动中解除审美的精英特质、普遍分享草根化的生活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现实环境。于是,同以往时代相比,微时代生活的美学现实,就在于人的生活反思能力、生活体验的历史过程不断被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消费活动屏蔽,而直观化、消费*的日常感受则直接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也因此,在微时代生活语境中,相对于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来说,“美”之为何,何为“审美”,注定将以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进入美学的思考范围。

长期以来,作为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曾经为人们从日常生活感受走向审美价值体验、从世俗满足的偶然*提升到心灵感动的超越*,确定了一个由生活体验的深度*、心灵精神的纯粹*和历史价值的恒定*所定义的美的知识边界。只有在这个边界之内,“审美”才是真正指向生活品质改造与意义发现的人的精神实践方式,美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体现人的生命活动的创造*意义,并由此获得美学阐释的知识前景。换句话说,在既有的美学知识体系中,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才能最终成为美学的对象。

然而,生活审美化的微时代,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在连续扩张日常生活的丰富*、生活满足的生动*过程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制造出目不暇接的灿烂生活感受,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生活满足的审美想象方式之上,快速实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当微博把*化的文艺评论微化为人人皆可*作的140个字符,微信中一个“赞”的符号便充当了清晰具体的情感认同,很显然,在这种日常感受向感*快乐、个体生活经验向集体共享意义的直接转移过程中,微时代在营造生活审美化、充实人的当下期待的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绕开精神超越的美学要求提供了巨大便利。而这种对于美和审美既定边界的突破,一方面表明了美学知识传统在微时代所遭遇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挑战了我们熟知的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如果说,曾经以往,美学总是以不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碎片化、即时化和草根化的生活微时代,则开始日渐明确地指向了一种新的、日常生活意义的美学建构——日常感受的平面*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和恒久*追求。

(摘编自2015年4月29日《光明日报》,作者王德胜)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便捷化与自由*,人们可以更多地分享草根化的生活意义。

B.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确定了美的知识边界,而微时代的到来,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

C.微时代呈现出生活审美化特征,普遍置换了生活审美的深度*和恒久*追求,指向了一种新的美学建构。

D.传统美学价值建构模式在微时代受到了挑战,美学无法提纯人的生活感受,帮助人们持续实现精神体验的升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是移动互联网信息对人的反思生活能力的不断屏蔽,导致了直观化的日常感受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

B.既有美学理论认为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之后,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才能成为美学对象。

C.以往的美学总是以不断提纯人的生活感受来持续实现日常感受向精神体验的升华,而微时代的美学则追求日常感受的平面*及其低密度的价值满足。

D.本文先指出微时代“美”与“审美”呈现出新的形态,再补充解释传统美学理论的内涵,最后阐明微时代美学的特点,论述层次清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位哲学家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这句话体现出的审美观与微时代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

B.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宣言》还要令人不容怀疑”,这种美学阐释属于传统美学理论范畴。

C.流行歌曲《从前慢》唱到“从前的日*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这表明人们对目前所处微时代的美学现实的不满。

D.某美食爱好者自己制作美味糕点后,拍摄了图片放到微信朋友圈里,点赞无数,这体现了微时代的审美特征。

【回答】

6.C    7.A    8.C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