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9题。(14分)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①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9题。(14分)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①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中文知识站 人气:5.89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9题。(14分)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王开岭①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9题。(14分)

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

王开岭

①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②2006年,在做唐山大地震30年纪念节目时,一位母亲动情地向儿子描述:“地震前,唐山非常美,老矿务局辖区有花园,有洋房,最漂亮的是铁菩萨山下的交际处……工人文化宫里可真美啊,有座露天舞台,还有古典欧式的花墙,爬满了青藤……”

③大地震的可怕在于,它将生活连根拔起,摧毁着物象和视觉记忆的全部基础。做那组电视节目时,竟连一幅旧城容颜的图片都难觅。

④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一场叫“现代化改造”的人工手术。一次城市研讨会上,有建设部官员忿忿地说:*,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

⑤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

⑥昆明诗人于坚曾写很多美文描绘故乡。但十年后,他叹息:“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就像一种谎言。”是的,“90后”一代肯定认为于坚在撒谎、在梦呓。因为                                       。

⑦“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此即替自己收藏童年、见*青春的地方?

⑧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点的意义吗?

⑨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谈消费的地址而已。就像*的车站名,你若以为它们都代表“地点”并试图消费其实体,即大错特错了:“公主坟”其实无坟,“九棵树”其实无树,“苹果园”其实无园,“隆福寺”其实无寺……

⑩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与寻找,地点则用来生活和体验。

当一位长辈说自个儿是*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或者说,是京城喂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人时,他指的一定是户籍和*,联想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

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乡和土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这一地点里。后者声称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资格和*书持有权,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

沈从文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时代,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青年》2010年第11期)

15.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的含义。(2分)

16.理解文章,请为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合理的句子。(2分)

因为                                                                       。

17.如果把文章第⑧段改为下面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分)

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他就不能再让你激动,也就失去了人生地点的意义。

18.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请你从“人与环境”的角度说说我们如何才能更理*地行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3分)

19.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正在失去。请用下面的格式作为开头写一段生动的文字,要求记叙中结合议论或抒情。(不少于80字)(5分)

难忘那美好的               。                                                  

                                                                                     

                                                                                   

                                                                                  

【回答】

15.每个故乡都因为“现代化改造”而变得雷同(或失去了它原有的风格,或失去了它原有的记忆,或失去了它原有的容颜等)。

(大意对即可。共2分)

16.示例:因为他描述的内容,现实中根本没有对应物。

(符合原文的情境即可。共2分)

17.原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突出了作者对故乡正在失去本来模样的痛心之情;改成这个句子后,语气变得较为平缓。

(大意对即可。共2分)

18.示例(1):我们应该在城市建设中给动物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城市与动物能否*相处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一个标志。示例(2):我们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悉心保护那些有价值的文物,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积极传承,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生活环境。

(本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共3分)

19.示例(1):难忘那美好的小学生活。曾经我们唱着歌,走过校园里的梧桐树,跑过香气弥漫的丁香花,站在高高的喷泉旁聆听水花飞溅时清脆的声音,看细小的水滴飞扬、下落,贴在我们的脸上……然而美好终究会成为过往,正如水滴会化作水汽,渐渐地散去。示例(2):难忘那美好的梦想。我曾经凭着一副金嗓子唱遍了整个学校,享受着舞台、观众和掌声。我一直以为今生我也许就会这样度过,成为一名卓越的歌唱家,然而父母的阻止让我和这个梦想渐行渐远。我的梦如花瓣,在并不萧瑟的风中,凋落着、凋落着……

(符合要求即可,内容2分,记叙中结合议论或抒情1分,语言表达2分,共5分)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整容 #故乡 #消逝 #毁容 #王开岭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