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中文知识站 人气:1.4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B.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C.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D.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死去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面称讳,以表示尊重。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子厚讳宗元”即是。

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以名号,如某祖、某宗。文中“高祖”即是李渊的庙号。

C.“已卯”是古人使用干支记录日序,它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子来记录日序,从*子开始到*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地位也称“受禅”。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镇守太原时,隋朝的气数已尽,他暗中谋划起义;他经常屈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B.太宗率领*队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来抵抗;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回太原,太宗认为应一鼓作气,击败隋朝的*队。

C.太宗请求让起义*入关,攻下永丰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各路盗贼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久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太宗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

D.曾巩认为,太宗屈折自己,听从劝谏,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治理天下的才干,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称现代汉语。

(1)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2)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回答】

15.B

16.C

17.A

18.

(1)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

(2)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

【解析】

试题分析: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这句话的大意是: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屈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隋祚”“ 太宗”“群盗大侠”“义兵”“西河”。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隋祚”“太宗”“群盗大侠”“义兵”“西河”。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份,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乙*丁戊己庚*壬*)、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子来记录日序,从*子开始到*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太宗镇守太原时,隋朝气数已尽,他暗中谋划起义”错,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应为“高祖守太原时,隋朝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18.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会”,恰逢;“且”,暂且;“还”,回到;“举”,起义。第二句中,“权道”, 灵活变通的方法;“暇”,空闲;“发”,展开、实施;“克”,攻克。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高祖”“裴寂”“太原”。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参考】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屈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哭泣,哭泣的声音在帐内也能听到。太祖召见他,问他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前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领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随*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队斩死,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太宗请求让起义*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开始他在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战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可是敌*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位君王,统治将近三百年,可是治理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的那个时候.委屈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的清明的效果,然而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所以还不能与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之守 #广孝 #高祖 #穆顺 #文言文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