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中文知识站 人气:1.4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义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引师趣霍邑                  趣:奔赴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            仗:兵器

C.贼见吾还,必相追蹑       蹑:尾随

D.度三王陵,发伏击之       度:估计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             ②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B.①死亡须臾而至               ②高祖乃悟而止

C.①今兵以义动                 ②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D.①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     ②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1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B.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C.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D.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率兵西向,在霍邑被隋将率精兵阻挡,恰遇连天大雨,粮草断绝,但高祖不为所动,促令急攻,最终大败隋*,平定霍邑。

B.平定京城后,高祖辅佐朝政,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后来又改封为秦国公。高祖受禅后,又改任尚书令,并由秦国公进封为秦王。

C.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D.曾巩在评论中对太宗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他仁心爱民,他的朝代是历史上极治的时期,即使古代的圣贤君王,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1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②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太宗“有天下之志”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回答】

【*】

15.D

16.B

17.A

18.C

19.(1)①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令率*出发(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帐内的高祖也听到。

②(隋*)放下悬门(吊桥),老生拉着绳索想把悬门拉起,于是太宗斩杀了他,平定了霍邑。

(2)①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隋朝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②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原来我们举义起事,就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因此应该先入咸阳,号令天下)③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退兵固守太原一座城池,这只能当强盗而已)

【解析】

15.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度三王陵,发伏击之 度:估计”解释不准确,由原文上句“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内容“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可知,“度”应为“经过”。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第一个“之”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之”连词,表承接。A.两个“而”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C.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D.两个“则”都是连词,表假设,那么,就。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要注意名词做宾语的“具”、“步兵”、“城下”;文言虚词“而”“之”“何”。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高祖不为所动,促令急攻”不准确,与原文不符。B.“高祖辅佐朝政,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表述不准确,被授予内史、尚书令和封为秦国公、秦王的均为太宗李世民,而非高祖。D.“即使古代的圣贤君王,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表述不准确,与原文的“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不符。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引发”、“闻”、“发”、“上”。在分析第二问时,要结合着对文意的理解,从太宗的言行举止中,找出的事例只要能体现太宗“有天下之志”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队。恰逢连日大雨,唐*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回太原,再作谋划。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隋*放下吊桥(准备投降),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唐*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唐*。太宗请求让起义*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久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太宗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担任元帅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可是敌*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继续攻打,敌人逃跑放弃城池,仁杲招回安抚他们,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位君主,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最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那个时候。(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得清明的效果,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广孝 #穆顺 #高祖 #文言文 #之守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