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中文知识站 人气:2.9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②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宋史·苏轼传》

【注】①范滂:东*,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令损价             损:减少

B.吾侪小人             侪:是

C.遂以本官知英州       知:担任知州

D.初僦官屋以居         僦:租赁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虽禁*且为我尽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泛于梁山泊           多于南亩之农夫          

D.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   故为之文以志之          

14.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3分)

15.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3分)                                           

(2)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3分)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3分)

【回答】

12.B

13.D

14.(1)直言进谏(2)身先士卒(3)关爱百姓(4)淡泊名利

15.(1)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几千字文章,喜欢贾谊、陆贽的书。(“比”、“属”、“日”各1分)

(2)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以……为”、“悦”、“欢”各1分)

(3)苏轼在城上搭建草庐住,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庐”、“卒”、“全”各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的正确与否,此题B项结合词语“侪辈”或下文“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侪”译为“辈;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A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B介词,替;介词,被。C介词,在;介词,比。D目的连词,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到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对象是“苏轼”“精神品格”;然后到文本中圈定有关的语段;最后翻译概括。“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②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直言进谏;“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身先士卒;“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关爱百姓;“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淡泊名利。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的三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注意得分点:(1)“比”译为“到”。“属”译为“写”。“日”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天”。(2)“以……为”译为“把……当作”。“悦”活用作名词,译为“喜悦的事”。“欢”译为“高兴”。(3)“庐”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居住“。“卒”译为“最终”。“全”活用作动词,译为“保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搭建草庐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绍圣初年,御史论奏苏轼掌管起草内外诏令的时候,所作的文辞命令,认为是讥讽斥责先朝。因此按本官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级,还未到任,又贬为宁远*节度副使,安置惠州。住了三年,他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对人不论贤才或是平民,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昌化,是以前的儋耳,不是人所能住的,*品都没有。苏轼起初租官房居住,有关官员还认为不可以,苏轼就买地筑屋,儋耳人就搬运砖土来帮助他。他独自和小儿子苏过一起住,用写书来自娱自乐,时常和当地父老一起游玩,好像要在这里终老。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眉州 #以书 #父洵 #字子 #文后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