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设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古代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设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古代教...

中文知识站 人气:2.9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设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古代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设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的教育行政机构。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均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办学校,是*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设于唐朝。

B.国子监作为一个*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六学”根据其家中官位的高低进行招收。

D.“六学”教学内容依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向地位低的教授实用学问。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科举制度进入了逐渐完备期,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安排、针对人群各有不同。

B.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他人还要多学《孝经》《论语》。

C.“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人才发展渠道多样化。

D.谚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明经科”考试录取比“进士科”录取容易得多。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和“流外人流”是科举制度外的两种入仕途径,在唐初,曾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B.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出众的平民得以晋身。

C.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消除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

【回答】

4.C

5.B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以偏概全。原文第一节“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均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可知生徒除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外,还有来自庶民阶层的。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项,曲解原意。原文第二节“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可知 “通三经者”“通五经者”都要学习《孝经》、《论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题中的B项曲解原意。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程度加深。“彻底消除”有误,由原文“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的社会基础。”可知应为“削弱”。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TAG标签:#官办 #题目 #国子监 #官学 #隋朝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