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晉*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晉*才,...

中文知識站 人氣:1.9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晉*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晉*才,持論勁直。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柵,招步*二千人,馬*五百人。先以緡錢五萬於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棄疾曰:“勿憂。”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屬嘆伏。*成,雄鎮一方,爲*上諸*之冠。

時*右大飢,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吏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糶。於是連牆而至,其直身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爲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以言者落職。

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聲始息。德佑初,枋得請於朝,加贈少師,諡忠敏。

(節選自《宋史·*棄疾傳》有刪改)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

B.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

C.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

D.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制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蠻,即南蠻,指南方少數民族。古漢族自稱華夏,便把華夏東南西北四方的少數民族分別稱爲夷、蠻、戎、狄。

B.*右,古時以面朝北爲準,右爲東,左爲西。因此,古人把長*之西稱爲“*左”,長*之東稱爲“*右”。

C.長短句,和曲子、曲詞、詩餘等,都是詞的別稱。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成“詞牌”,依調填詞爲“依聲”。

D.三鼓,即三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點至次日1點。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爲整治時有作亂的湖南草寇,*棄疾斥巨資修建營壘,招兵買馬,這表現他深謀遠慮,有雄才大略。

B.*棄疾如期建成飛虎營柵,向皇帝上書陳述事情經過,並呈上圖紙,皇帝才免除了對他的*法處置。

C.雖然部屬都反對,但*棄疾還是堅持吧買來的糧食的十分之三賑濟信州百姓,這表現了他的仁政愛民和博大胸襟。

D.謝枋得經過*棄疾廟宇時,聽到“若鳴其不平”之聲。文章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棄疾生前的憤激不平。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

(2)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回答】

15.D

16.B

17.B

18.①留守葉衡平素很器重他,葉衡入朝爲相,極力向朝廷推薦,說*棄疾胸懷大志,有遠大謀略。②當時樞府中有不樂意這樣做的人,屢次阻撓*棄疾,(但)*棄疾反而幹得更加努力,(阻撓者)最終也沒能改變他的想法。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這句話的大意是:進諫的人把棄疾聚斂財富的事上奏給了朝廷,朝廷就下發了御前金字牌,讓他日落的時候停止作罷,棄疾接過來把它藏了起來,出去嚴責監辦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飛虎營柵,違背期限就要按*法治罪。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人名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棄疾”“ 違”。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要求對一段課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斷句,能力層級爲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斷句是古代啓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傳統方式。在一句話的末了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爲“句讀”。斷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瞭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於什麼文體,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佔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常以“曰”、“雲”、“言”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3.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爲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複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至若、已而、於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其它的如:以、於、爲、則、而,往往用於句中,在他們的前後一般就不斷句;(“而”錶轉折而且後面爲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前面要斷開)。4.找出動詞 ,明確句意。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爲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5.藉助名詞(代詞)斷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爲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餘(表示“我”),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藉助語法結構斷句。文言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爲……所……”、“受……於……”等,根據這些結構也可斷句。7.利用總分關係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掌握了這個寫法對斷句很有幫助。8.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着斷開幾處的效果。此題主要根據名詞和動詞判斷。

16.

試題分析:該題考覈文化和文學常識。“*右,古時以面朝北爲準,右爲東,左爲西。因此,古人把長*之西稱爲“*左”,長*之東稱爲“*右”。”錯在古時以面朝南爲準,*左,長*之東;*右,長*之西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文化常識。能力層級爲識記A。

【易錯*示】文化常識涵蓋的內容較多包括科舉制度、地理方位、對人的稱謂以及計時單位等等。【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羣英會蔣幹中計》:“伏枕聽時,*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與妻書》:“*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現代時間黃昏 一更 一鼓 *夜 19-21點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點夜半 三更 三鼓 *夜 23-1點雞鳴 四更 四鼓 丁夜 1-3點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點。詞是宋代的文學主流。唐及五代時,已出現詞這一形式,但詞的成熟與發展在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稱「詞牌」,依調填詞爲「倚聲」。宋詞又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長短句等稱謂。因曲調節拍的不同,又區分爲令、引、近、慢等。令或稱小令,慢詞也作長調。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宋代許多學者文人喜好填詞作曲,對推動詞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詞的作者、作品及素質遠超前代,成爲繼唐詩之後又一極具影響力的文學體裁。後世詞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爲一種文學形式。【地理方位】*陽原指日光向背,向日爲陽,背日爲*。我國位於北半球,山水一般逞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爲陽,反之爲*。古人習慣以東爲左,以西爲右。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東稱*左,*西稱*右,自*北論之,*東在左,*西在右耳該題中考覈詞以及計時單位等相關知識。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B項“*棄疾如期建成飛虎營柵,向皇帝上書陳述事情經過,並呈上圖紙,皇帝才免除了對他的*法處置。”“才免除了對他的*法處置”與原文內容不符,應是皇帝才消了氣。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比如本題的B項,考生就應到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然後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即可發現,理解錯誤。

18.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重點詞語:“雅” 很;“慷慨” 胸懷大志;“大略” 有遠大謀略;第二句,重點詞語:“沮撓”阻撓;“愈力”更加努力;“卒”最終。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棄疾字幼安,齊地歷城人。當時虞允文主持國政,皇上下決心要恢復失地,棄疾趁機論述敵我形勢以及晉漢兩代的人才,持論正直。因爲講和剛剛停當,他的建議沒有被施行。

留守葉衢平素很器重他。葉衢入朝爲相,極力向朝廷推薦棄疾胸懷大志深謀遠慮,皇上就召見了棄疾。不久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就丈量原先馬殷營壘的房基,修建新的營壘,準備招步兵二千人,馬*五百人。先拿銅錢五萬到廣西買了五百匹馬,皇上又下詔命令廣西安撫司每年捎帶買三十匹。當時樞府有不願做這件事的,屢次阻撓他,棄疾幹得更加賣力,最終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各種費用上萬計,棄疾善於斡旋,事情都馬上解決。進諫的人把棄疾聚斂財富的事上奏給了朝廷,朝廷就下發了御前金字牌,讓他日落的時候停止作罷,棄疾接過來把它藏了起來,出去嚴責監辦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飛虎營柵,違背期限就要按*法治罪。飛虎營如期落民,棄疾上書陳述事情的經過,畫好圖紙呈給皇上,皇上於是才消了氣。當時連續下了幾月的秋雨,有關部門說造瓦很困難,棄疾問:"必須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萬。"棄疾說:"不要擔憂。"命令廂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動員居民每家獻出溝檐瓦二十塊,沒有二天都齊備了,僚屬都很歎服。*隊建成,雄鎮一方,是*上各部隊中最好的。

當時*西一帶發生嚴重饑荒,皇帝命令棄疾督辦賑災工作。剛一到災區,棄疾就在通衢大道張榜說:"囤積糧食的流配,強買糧食的殺頭。"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錢銀器,號召吏民分別推舉有實際才能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借貸錢物,等到他們領命運回糴來的糧食,不取利息,約定月底到城下銷售。於是運糧的船隻接連來到,糧價自行降低,百姓賴此得以度過饑荒。當時信州太守謝源明乞求撥米救助,部屬都不答應,棄疾說:"都是一樣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撥給了信州。皇帝嘉勉這件事,給棄疾進一級俸祿。又因爲諫官*劾丟掉了職務。

棄疾一向擅長作詞,他寫的詞風格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於世。鹹淳年間,史館校勘謝枋得路過棄疾墓旁廟宇,聽到有急促的聲音大呼於堂上,好象鳴發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絕聲,枋得拿着蠟燭寫作文章,準備天亮將祭祀他,文章寫成而聲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請示,朝廷加贈他爲少師,諡號忠敏。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TAG標籤:#幼安 #棄疾 #及晉 #棄疾字 #因論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