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白居易,字樂天,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遷左拾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白居易,字樂天,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遷左拾遺...

中文知識站 人氣:1.8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白居易,字樂天,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遷左拾遺...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白居易,字樂天,敏悟絕人,工文章。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遷左拾遺。

會王承宗叛,帝詔吐突承璀率師出討,居易諫:“唐家制度,每征伐,專委將帥,責成功,比年始以中人為都監。韓全義討淮西,賈良國監之;高崇文討蜀,劉貞亮監之。且興天下兵,未有以中人專統領者。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後世且傳中人為制將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且劉濟等洎諸將必恥受承璀節制,心有不樂,無以立功。此乃資承宗之奸,挫諸將之鋭。”帝不聽。既而兵老不決,居易上言:“陛下*,本委承璀,外則盧攸史、範希朝、張茂昭。今承璀進不決戰,已喪大將,希朝、茂昭數月乃入賊境,觀其勢,似*相為計,空得一縣,即壁不進,理無成功。”亦會承宗請罪,兵遂罷。

後對殿中,論執強鯁,帝未諭,輒進曰:“陛下誤矣。”帝變*,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絳曰:“陛下啟言者路,故羣臣敢論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為謀,非所以發揚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詩。初,頗以規諷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數千篇,當時士人爭傳。雞林①行賈售其國相,率篇易一金,甚偽者,相輒能辯之。初,與元稹酬詠,故號“元白”;稹卒,又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

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

(節選自《新唐書•白居易傳》,有刪減)

【注】①雞林:朝鮮

15.下列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敏悟絕人,工文章。             工:擅長,善於

B.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         輕:看不起,輕視

C.觀其勢,似*相為計,           *:暗中

D.終不附離為進取計,             離:離開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後才起的,由於其同輩或屬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與 本名含義有某種關 系的別名,稱之為“字”。

B.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會試的人,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但是還沒有被正式授予官職)。“擢進士第”即“獲得了進士”的意思。

C.在古代官職變動的詞中,其中“補”是補任空缺官職。“黜”,降職或罷免。“遷”,調動官職,漢右尊左卑,故將升官稱為右遷,左遷是降低官職。

D.卒,多義詞,文中指死亡。我國古代對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稱謂。如“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白居易善於寫詩,最初,與元稹相互酬詠,交情深厚,後來元稹得到宰相之職,白居易也隨之聲名顯赫。

B.白居易認為如果讓四方節度使知道朝廷讓宦官擔任實際統帥去*叛賊王承宗,必將助長王承宗的反叛氣焰,而且讓各路將*深感恥辱,諸將的鋭氣也會受挫。

C.白居易勸諫承璀為統帥*王承宗一事,令穆宗不悦,幸好有李絳的進言,白居易才免遭罷黜,且皇上仍然像過去那樣待白居易。

D.白居易坦率耿介,常諍諫為政之安危,希望以此立功,雖然中道被斥貶,但仍然不改變自己。

18.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帝變*,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

(2)雞林行賈售其國相,率篇易一金,甚偽者,相輒能辯之。

【回答】

15.D

16.B

17.A

18.

(1)穆宗震怒,過後,對李絳説:“這傢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這樣,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貶他!”

(2)雞林(朝鮮)外商得詩賣給他們的宰相,一篇可換一金,如果是很假的詩作,宰相總能辨別出來。

【解析】

試題分析:

15.D項,“終不附離為進取計”中的“離”,附離:附着,依附。“離,依也。”句意為:但居易始終沒有攀附於他而為個人進取打算,使自身節*保持完美崇高。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閲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D,“終不附離為進取計”中的“離”,附離:附着,依附。“離,依也。”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6.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B項進士是通過殿試。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進士*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一*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平時需要注意積累。

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A項根據末段“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可知,“白居易也隨之聲名顯赫”有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A項根據末段“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可知,“白居易也隨之聲名顯赫”有誤。

18.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罷——過後,乃——竟然,爾——這樣,叵堪——不能容忍。(2)易——換,輒——總是。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罷”“乃”“易”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

【參考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居易聰明過人,工於文章。貞元年間,考進士、拔萃( 唐代考選科目之一)皆中,實授校書郎。後為左拾遺。

當王承宗叛亂時,憲宗下詔統率*隊去*。居易奏諫“:唐朝制度,在徵*亂時專職委派將帥,責令成功。近年來才開始以宦官擔任都監。韓全義征討淮西,賈良國任監*;高崇文伐蜀,劉貞亮任監*。而動員全*隊,尚未有以內侍宦官專任統帥的。禁中神策*既不置行營節度,以承璀為制將,現又派他充任諸*招討處置使,是實際的統帥。這恐怕四方諸節度使知道,必然會輕視朝廷。後世人也將傳説以宦官擔任制將統帥是陛下創始的,陛下要忍受這種名聲嗎?況且劉濟等諸路將*必然恥於受承璀的指揮,心中不高興,就不能立功。這就助長了王承宗的反叛氣焰,並挫折了諸將的鋭氣。”憲宗不聽。既而用兵很久沒有決戰。白居易上書説“:陛下*王承宗,本來委任吐突承璀為統帥,外用盧從史、範希朝、張茂昭,現在承璀進*而不決戰,已失大將統帥作用;希朝和茂昭歷數月才入賊境,看這勢頭似乎是暗中(私下)有什麼打算,空得一縣就壁壘不進,當然不能成功。”不久承宗請罪,征伐就停止了。

後來,白居易在殿中與穆宗談論此事,論辯執著,坦率耿介,穆宗尚未諭,居易就對穆宗説:“陛下錯了!”(指任用承璀事)穆宗震怒,過後,對李絳説:“這傢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這樣,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貶他!”李絳説:“陛下能開放言路,所以羣臣敢於對朝政論得論失。如果罷黜白居易,就是鉗住他們的口,不讓他們進言。這不是發揚帝君盛德的辦法。”穆宗省悟,對待白居易仍然像過去那樣。

白居易為文精切,然最善於寫詩。最初,多以詩規諷得失,到後來寫多了,更趨於平易通俗,多至數千首,當時即為士人爭相傳誦。雞林(朝鮮)外商得詩賣給他們的宰相,一篇可換一金,有偽作,宰相總能辨別出來。最初,與元稹相互酬詠,所以人稱“元白”;元稹去世後,又與劉禹錫齊名,號稱“劉白”。

審視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諍諫為政之安危,希望以此立功,雖然中道被斥貶,但後來更為堅定不衰。當李宗閔在位時,權勢震赫,但居易始終沒有攀附於他而為個人進取打算,使自身節*保持完美崇高。而元稹中途履險得到宰相的職位,以致名聲敗壞。嗚呼,白居易是個賢達的人哪!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TAG標籤:#絕人 #補校 #敏悟 #文後 #各題 #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