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2019·貴州安順)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2019·貴州安順)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中文知識站 人氣:1.19W

問題詳情:

(2019·貴州安順)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2019·貴州安順)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選賢與能(             )  (2)不獨子其子(       )

(3)屋舍儼然(             )  (4)尋病終(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2)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文構想的大同社會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

                                                                

4.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聽了之後為什麼“皆歎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與【*】文的“大同”社會有什麼關聯之處?兩文各自側重於哪種表達方式?

                                                           

【回答】

1.(1)同“舉”,選拔    (2)以……為子(3)整齊的樣子  (4)隨即,不久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實詞的掌握。(1)“與能”餘“選賢”是並列關係,“與”這裏是通假字同“舉”,選拔;(2)第一個“子”屬於此類活用名詞做狀語,“子其子”意思是“把自己當孩子當做孩子”;(3)“屋舍儼然”意思是房屋整齊,“儼然”這裏是“整齊的樣子”,(4)中“尋”古今義不同,“尋”這裏是“不久”的意思。

2.(1)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説魏朝和晉朝了。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注意語句通順,同時重點詞語的意思準確譯出。(1)注意“惡”翻譯為“憎恨”,(2)憎恨“無論”與今義不同,翻譯為“更不必説”。

3.①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主旨的看法。課文中所提到“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如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總結歸納即可。

4.桃源外的世界依舊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桃花源內和桃花源外的人們過着不同的生活,桃源內人們安居樂業,生活的無憂無慮,這與外界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別。所以聽到桃花源外人們生活痛苦、動盪而感到歎息。

5.兩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對理想(大同)社會的嚮往與追求【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據【*】文“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或:“世外桃源”是對“大同”社會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文側重於議論(1分)【乙】文側重於記敍(或描寫)。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綜合能力和對課文的把握。【*】文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對大同社會的追求,{乙}文則通過記敍虛構的世外桃源表達愛自己對大同社會的追求。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