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名人语录>李泽厚经典语录

李泽厚经典语录

中文知识站 人气:2.48W
李泽厚经典语录
李泽厚,湖南宁乡人,著名哲学家,现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李泽厚的学术探索,对20世纪后半期*美学具有重要影响。这种重要*,首先不在于他对具体学术问题富于新意的阐释,而在于他作为哲学家的宏观视野在美学学科建构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他率先肯定实践对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本体地位,推动50-60年代的美学讨论超越了心—物二元对立的反映论模式。他通过康德研究建立了“主体*实践哲学”,其中对使用、制造工具的物质实践作为社会存在本体地位的强调,以及对于历史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地位的正面肯定,在80年代初具有双重积极意义,那就是,强调实践的主体*,有助于消解庸俗唯物论的影响,强调实践的物质*,有助于消解斗争哲学的影响。“主体*实践哲学”对个体主体*的领悟,使其所谓社会、实践等范畴显示出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哲学教科书的特殊活力。当然,这种领悟与其立足于整体*的理论视角之间也形成了某种紧张,但这种理论紧张对年轻一代的理论思考却形成了特殊的刺激效应。为了消除这种紧张而创构的“积淀”学说,虽猜想多于*,却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进入90年代,他又提出“情感本体”的观念,体现出追踪时代潮流的努力,只是这个观念没有带动其既有体系的整体*嬗变,也没有成为新的理论建构的阐释起点,而基本上停留在感*咏叹的层面。

经典语录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 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 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 尸体而前行。战争就是这种 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恋不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得从哪里起头?得从遥远得记不清的时*始。

感伤、悲痛、恐惧、爱恋、焦急、忧虑,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适应。

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自然与人、真与善、感*与理*、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在这里才具有真正的矛盾统一。真与善、合规律*与合目的*在这里才有了真正的渗透、交融与一致。理*才能积淀在感*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就是美

以“味”来作为文艺品评的极多,略举一二: 葛洪:“无为舛而并甘,众*乖而皆丽。”(《抱朴子外篇·辞义》) 陆机:“阙大美之遗味……固既雅而不艳。”(《文赋》) 刘勰:“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 钟嵘:“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诗品序》) 司空图:“辨于味而后言语”、“味在*咸之外”、“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 欧阳修:“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六一诗话》) 苏轼:“咸*杀众好,中有至味永。”(《送参寥师》) 严羽:“读骚之久,方识真味。”(《沧浪诗话》)

Freud曾指出,现实原则战胜快乐原则是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 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战争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TAG标签:#李泽厚 #经典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