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0.请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0.请比...

中文知识站 人气:1.2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20.请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

20.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5分)

21.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6分)

【回答】

20.“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3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21.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3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3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莫嗔焙茶*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格和劳动者的本*。“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TAG标签:#茅檐 #焙茶 #过山 #顾况 #人渡泉声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