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中文知识站 人气:5.1K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和人理*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能动*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

【回答】

(1)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3分)

(2)主要观点: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所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2分)

(3)相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2分)

不同点:理学强调“理”是客观外在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4分)

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题型:综合题

TAG标签:#材料 #天得 #一理 #地得 #之先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