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

中文知识站 人气:1.9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南张国维、*西解学龙、浙*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B.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 帝既不复诘 / 廷臣亦莫言之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 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D.文灿既主抚议/ 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 本藉以剿贼/ 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 廷臣亦莫言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以成绩高低分为“三*”:一*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B.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C.父忧: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无论此人官居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辞官回祖籍,为父守制27个月,这叫丁忧。丁忧是*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

D.兵部尚书:尚书,是*封建时代的**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事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闹饥荒,到处发生*,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一些官员剿灭农民*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让他们承担过错,并毛遂自荐代替他人,皇帝没有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13.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②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回答】

10.B

11.A

12.C

13.①杨嗣昌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报告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他从此与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重要得分点:部民、故、闻于朝、郄)②熊文灿在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七年没有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对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说话。(重要得分点:效、绳、纵寇、莫为言)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如题中:文灿既主抚议(陈述对象变化)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解释用途)本藉以剿贼(陈述对象变化)文灿悉以资抚(陈述对象变化)帝既不复诘(陈述对象变化)廷臣亦莫言之。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A项,不是“乡试”,应该是“殿试”。(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一*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赐同进士出身。从唐朝唐高宗时期起创立的(由于武则天进行发展多数人认为是其创立),在宋代成为常制。)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示】*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制。该题干中, A.B.D考核“古代职官”, C考核“风俗礼仪”。

1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错误,推荐别人代替自己。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C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关键词语:(1)以——因为,故——缘故,闻——报告给朝廷知道,郄——产生裂痕。(2)在事——上任,效——成效,绳——纠正。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杨嗣昌,字文弱,号字微,湖南武陵人。祖父杨时芳为名士,自己出资修建建孤峰岭八方塔。杨嗣昌万历38年考中进士。改任杭州府教授。提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逐渐官至户部郎中,天启初年,他称病回家。

(崇祯)元年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封为右参政,移居霸州。崇祯四年,改派往山海关整顿*备。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崇祯五年夏天,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处。杨嗣昌父子不依附宦官,跟东林党人没有仇怨。侍郎郭巩因为逆案被贬职发配到广西,他同乡的人为他伸冤。杨嗣昌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报告给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他)从此跟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

崇祯七年秋天,授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事事务。这时中原发生饥荒,到处都发生*,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因为父亲丧礼离职,又碰到继母去世。(因此在家乡呆了一段时间)

崇祯九年秋天,兵部尚书张凤翼死了,皇帝环视群臣没有可以担任此职的人,就起用在家居住的杨嗣昌,杨嗣昌在上书以“四地为主、六地为辅”的主张后,想专门将重要职位交给熊文灿。熊文灿却主张招抚,跟前面的策略相矛盾。皇帝责怪熊文灿,杨嗣昌也在心里埋怨他。但既然已经任用了他,就歪曲事实为他辩解。于是上疏,限定今年十二月到明年二月为消灭盗贼的期限,皇帝同意了他的报告。

这时,农民*大批进入四川,朝臣们指责洪承畴放纵盗贼。杨嗣昌于是对皇上说:“熊文灿上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有七年还不见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可是对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人说话。”皇帝知道杨嗣昌有意袒护他,发脾气说:“总督、总理只能责备他们(未能)及时平定盗贼,怎么能拿时间的长短作为借口!”杨嗣昌才不敢说话。熊文灿既然主张招抚,追加的粮饷由皇帝派一名侍郎监督,本来是用来剿抚农民*的,熊文灿全部将他用于招抚,皇帝既然不再斥责他,也就没有人提这件事。

到第二年三月,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过错,推荐别人代替自己。皇帝不答应,命他检查行动,以查明功罪,杨嗣昌于是于是上疏说:“洪承畴专门对付陕西盗贼,盗贼在陕西、四川之间来往自如,剿灭、招抚都没有功劳,不能免除他的罪责。熊文灿同时对付*北、河南、湖广的强盗,招抚刘国能、张献忠,在舞阳、光山打仗,剿灭、招抚都有功劳,应该免于处分。各巡抚中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劳,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南张国维、*西解学龙、浙*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没有功老也没有过错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应该督促勉励它们去谋取功劳。总兵里面,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没有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没有功也没有过。洪承畴本应该被逮捕,因为*民爱戴他,请求削去他宫保、尚书的官职,以侍郎的身份执行任务。曹变蛟、左光先降五级官,跟祖大弼一起以五个月为期,限定他们平定盗贼,超过限期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朱大典降三级官,史可法戴罪立功。”建议提交上去后,皇帝全都同意。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杭州府 #改除 #文言文 #武陵 #文弱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