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

中文知识站 人气:9.31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解释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三、四句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话,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15.对这首诗主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一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回答】

14.B

15.A

【解析】

14.

试题分析:将“别人”理解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符。“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如何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堰思无尽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第一节两句写的是两幅画面。第一幅是“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风景”在此是一空框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倾向去填充;“你”亦是一个泛指,可指文化心理结构不同的任何人。所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是一幅随意*很大的变动中的画面。正是这一特点,它才被不同欣赏者所喜爱。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第二节写当“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别人带来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的灵魂是人。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当你谈论别人时,褒也好,贬也好,你自己也被别人或褒或贬。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意境”、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暗含着人事的复杂关系。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选择题

TAG标签:#风景 #窗子 #卞之琳 #明月 #断章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