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漫步风景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漫步风景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

中文知识站 人气:2.54W

问题详情: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漫步风景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漫步风景

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的风景总是历史的,原始的,是大地之上的自然物,经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与人类心灵碰撞交接后,生出的赏心悦目。其美若何!于是,风景出焉!风景为古老,为原始,何以故?虽然我无法求*“风景”这一词语生成于何时何地,但“风”字却含有极遥远的历史*,典籍载“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天下”。伏羲,三皇之首,“风”是*第一个姓,又加以“木德王天下”。木有何德?柔也,高也,孕育并庇荫万物也。风中之木,风从东方来,繁体的风字从虫,风吹虫动,有生殖意,然后百物生,滋荣向茂,含自然崇拜的意味,有神话传说的玄妙。那是*最古老、最经典的风景。

    有人说“风景”的理义,是人类对大地自然特有的美的感觉,为骚人墨客所创造,或诞生于天下文明之后,那就错了。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忘记古人先民,古典经文。若前文所记不谬,可知:华夏民族的创世先民在世间万物中,首重木、重森林、重木德,并风以吹之,虫以动之。风景的原始*告诉我们,人从森林中来,人对森林的依赖,以生存为出发点。森林可寄居,林中有泉水有果实,采摘饮用之始,先民得以果腹而存。而“风”成为*第一个姓,实源于先民对风的观察、困惑和敬畏。风吹而虫动,春也;风吹而叶落,秋也。上古虽无春秋之说,是人皆有冷暖之感,采摘的时节必在凉风习习之时。风与木与森林,便在我们先民生存及文化的意义上交织在—起,成了风景。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

    森林是风景的主体。有极美的风景,有原始的耕作,有诗意的安居。

    我曾从内蒙古*山西行至祁连山,山上奇冷,山道崎岖,却风景迷人,有护林员告诉我,他的父辈就是这片山林的守护人。千*万苦,护林植树,所为何来?“就为了护好风景,种下风景。”原来,一个护林人与草木森林的关系,是从挖石刨坑开始的,种下苗木便是种下风景,一个“种”字,好生了得!护林人往往是语言的创造者,他告诉了我任何一部辞书上都找不到的何谓风景的释语:“风中无林便是风沙,风中有林便是风景。”末了,又加一句:“那都是天地,祖宗留下的。”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猛醒: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我们应为后人留下太多的高楼大厦呢,还是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

    有一年,云南大旱,惟哀牢山有水。我去踏访时,正值春耕放水,水从何来?哀牢山分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哈尼人用1000年的时间,在横断山脉几百平方公里、海拔由几百米至2000米的山形地貌上,开凿出6000条水渠、3万公顷田地。田地之上是村寨,村寨之上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清清山泉汩汩而下。哈尼族族规重点在巡山扩林,不准砍伐且不得喧嚣。哈尼族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往往是“看好山上的林子”。巡山的护林员由全族公选,身强力壮之外,生肖必定是非龙即虎,林中多野兽,巡山者要命大。护林员的报酬是,寨子里每户人家每年出一斗米。攀山不上,*苦寂寞,“行行复行行,道路长且阻”,护林人李文和说,“也有乐趣”,哀牢山顶的这片深山老林里,有大树有古树,“看见它们就如看见祖宗”。优势物种是山茶和杜鹃,李文和如数家珍,“山茶花开二月里”,这边热烈烂漫,那边洁白素雅。“十三天,花谢了,就十三天”,李文和心有凄然,“还好,明年又开了”。他还跟游人学了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森林对哈尼人意味着什么?”

    “命根子。”

    “这片原始森林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变化?”

    “过去有虎、豹、熊,现在没有了,但野猪回来了。”

    “哈尼人盼什么?”

    “盼老虎回家。”

    哀牢山上那历史的风景的古意,随风洋溢。犁田耙地,要把田地“耙得像娃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滋润”。撒秧必由妇女撒,女可生也,是母爱的祝福,也是哈尼族的古风余韵。

    哈尼人怎样对待死亡?有“哭丧歌”为*:“最早死的不是你/最后死的不是你/天边那个皇帝也要死/你放心走吧/你的子孙像泉水流出来/你稻田里的稻谷像马尾巴垂下来……”还有年轻人吹拉*唱,让我想起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

    由哀牢山的森林而流泉而田地而安居而生存而劳作而死亡,彰显着遗世*,而又印记于心里,哈尼风景告诉我,风景之大者也,其中有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漫步从洪荒年代起历近万年,辞别哀牢山时,那林涛风语说:“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

    待山茶花开,我再来。

    (选自2013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第13版,有改动)

16.为什么说“森林是风景的主体”?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8.对于作者谈及的生命观,你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述。  (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风景”为着眼点,围绕着“风最”来行文,从多个角度阐释“风景”的内涵,蕴含着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B.“*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一句,表明我们要走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并举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C.“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一句,是让人们懂得欣赏自然中最本真最原始的美,并寻找自己独特而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D.本文和一般的写景咏物散文相同,重点是作者面对风景的个人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借以来体现对环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E.本文旁征博引,有古典经文,亦有民谚民谣,语言*策而精辟,趣味*与说理*有机结合,负载了深广的社会思想内容。

【回答】

16. 原因:有森林才有先民生存的依靠,才有祁连山迷人的美景,才有哈尼人的诗意栖居。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引起下

文对“祁连山迷人风景”和“哈尼人诗意安居”的叙写。

17.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惊雷闪电”来形容护林人的语言;

②突出护林人的话语带给“我”的强烈震撼;

③既点明森林对人的重要,也告诫人们要珍惜资源。

18. ①作者由哈尼人对待死亡的举动联想到庄子的“鼓盆而歌”,认为两者之间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有相通之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自然万物一样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②观点一:

    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观。    理由:哈尼人的“哭丧歌”和庄子的“鼓盆而歌”都看透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点二:

   这种生命观值得商榷。理由:略。(视阅卷拟定标准给分。言之成理即可)

19.  B  D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徐刚 #风景 #风中 #漫步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