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

中文知识站 人气:1.25W

问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4+20+16=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三   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了*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

——刘克敌《陈寅恪与*文化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主义”的思想流派。(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古代社会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归纳*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2分)

【回答】

26.(14分)【考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实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不同的派别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派别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仁”“德治”,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术、势,主张加强君主*、实行法治。本题很简单。

(2)第一小问原因,西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和*集权的需要,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答题角度可以从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两大方面进行答题。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题体现出此点既可以。

(3)根据材料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答题可以从文化的多元*、流动*和兼容*的角度进行作答。

【*】(1)流派:“民本思潮”是儒家(2分)“*主义”是法家(2分)

(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汉武帝以后*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特点:多元*(非单一*);流动*(发展*);宽容*(兼容*)(2分,答一点即可)

知识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题型:综合题

TAG标签:#选择题 #小题 #材料 #本大题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