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中文知识站 人气:1.0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棵树


                                                                                   刘长春


      ①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②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纠缠的树!


      ③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他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据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荫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幽禁“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可是活着的历史的一个见*!


     ④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⑤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林*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从西安飞南京,旋后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要求带兵*,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问河,*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生前,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⑥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选自《大地笔记》,载《美文》2004年第8期,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2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第3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第5段的划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沽沽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2)从文中看,“两棵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日月辉映之下……”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4)文中的两棵树让我们想起鲁迅笔下月夜中的两颗枣树,想起舒婷笔下橡树和木棉之间的爱情,也许还会想起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攀爬的大树。树,还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者寄托了你怎样的情感?请就此写一段话。

【回答】

(1)C、D(C要说明的是张学良的满腔忧愤无人诉说,D引诗只是用来赞美张、赵的爱情)

(2)①“西安事变”的历史见*;②张学良的爱国精神;③常绿的生命之树;④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永恒爱情。

(3)含义:“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是张学良、赵一荻同呼吸、共命运,相濡以沫的忠贞爱情的形象化再现,表达了作者对两人爱情的高度赞美。

表达上的作用:①委婉含蓄,有意在言外的余味;②题文照应,结构严谨;③深化主题,强化了作者感情。

(4)表述明确,自圆其说,或者感情真挚。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TAG标签:#阅读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