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知識站>習題庫>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幼穎悟,丞相完澤見之曰:“是兒貌秀偉,異日必令器也。”...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幼穎悟,丞相完澤見之曰:“是兒貌秀偉,異日必令器也。”...

中文知識站 人氣:1.7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幼穎悟,丞相完澤見之曰:“是兒貌秀偉,異日必令器也。”...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幼穎悟,丞相完澤見之曰:“是兒貌秀偉,異日必令器也。”闢*浙行省照磨,擢檢校。徽州民汪俊上變誣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驗之。克敬察其言不實,中道為開陳福禍,俊後悔,將對薄,竟仰*以死。延祐四年,監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監者懼夷情叵測,必嚴兵自衞,克敬悉去之,撫以恩意,皆帖然受約束。有*士陷於倭者,至是從至*,訴於克敬,願還本鄉。或恐為他變,克敬曰:“豈有*士還鄉,而不納邪?脱有釁,吾當坐。”事聞朝廷,嘉之。鄱陽大飢,總管王都中以官倉米減價糶之,行省欲罪其擅發。克敬曰:“鄱陽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罪之,顧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泰定初,出為紹興路總管。郡中計口受鹽,民困於誅求。乃上言,乞減鹽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為舶貨,拗蕃①者例籍之。克敬曰:“某貨出某國,地有遠近,貨有輕重,冒重險出萬死,舍近而趨遠,棄重而取輕,豈人情邪!”具以上聞,眾不能奪,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訪使,調海道都漕運萬户。是歲,當天歷之變②,海漕舟後至直沽者,不果輸,復漕而南還,行省欲罪督運者,勒其還直沽。克敬謂:“督運者蹈萬死,完所漕而還,出於不得已,請令其計石數;附次年漕舟達京師。”省臣從之。元統中,起為*浙行省參知政事。鬆*大姓,有歲漕米萬石獻京師者,其人既死,子孫貧且行乞,有司仍歲徵,弗足則雜置鬆*田賦中,令民包納。克敬曰:“匹夫妄獻米,徼③名爵以榮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奪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奏免之。嶺海瑤賊竊發朝廷調戍兵往討之會提調*馬官缺故事*不得與*政眾莫知所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萬一有重於此者,亦將拘法坐視耶?”乃調兵往捕之。視事五月,請老,年甫五十九。克敬歷官所至,俱有聲績,明稱名卿。著詩文、奏議,傳於世。三年卒,年六十一。追封樑郡公,諡文肅。

(選自《新元史》有刪改)

(注)①拗蕃:違背貨運規定。②天曆之變:元代宮廷*,泰定帝崩,燕帖木兒起兵於大都,復立文宗。③徼(jiǎo):貪求。

1.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脱有釁;吾當坐        脱:如果

B.行省欲罪其擅發        發:下令

C.拗蕃者例籍之          籍:沒收,抄沒

D.不果輸,復漕而南還    果:實現

2.下列選項中兩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解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中道為開陳福禍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B.民困於誅求            青,取之於藍

C.具以上聞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D.子孫貧且行乞猶        且從師而問焉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嶺海瑤賊/竊發朝廷/調戍兵往討之/會提調*馬官缺/故事/*不得與*政/眾莫知所為

B.嶺海瑤賊竊發/朝廷調戍兵往討之/會提調*馬官缺/故事*/不得與*政/眾莫知所為

C.嶺海瑤賊/竊發朝廷/調戍兵往討之/會提調*馬官缺/故事*/不得與*政/眾莫知所為

D.嶺海瑤賊竊發/朝廷調戍兵往討之/會提調*馬官缺/故事/*不得與*政/眾莫知所為

4.下列對原文中有關文化常識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互市也稱“關市”,即中原王朝在邊境地區開闢交易市場,保護官府或私人與邊疆民族進行互通有無的交換活動,本文中的互市是與外國商人的交易活動,但也在此列。

B.漕運是*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徵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水路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水路不通處輔以陸運,多用車載,故又合稱“轉漕”或“漕輦”。

C.行省制度始於元代,*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對明清及後來的*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重要影響,文中的行省指的是行中書省,省臣則是行中書省長官。

D.乞骸骨的意思是官吏自請退職,意謂使骸骨得歸葬故鄉,回老家安度晚年。文中的“請老”“視事”和“乞骸骨”相近,含義是指交還官職,告老還鄉。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克敬目光敏鋭。任檢校一職時,行省指派他去調查徽州人汪俊告發謀反一事,他很快察覺汪俊的狀詞不實,汪俊後悔,後來在將要對簿公堂前服毒自殺。

B.王克敬心繫民生。擔任紹興路總官時,郡中計算人口強制徵收鹽,百姓們深受其苦,於是王克敬就上奏章,減免了百姓們要繳納的鹽額五千引。

C.王克敬體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對貨物收税和沒收違背規定的貨物,他認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於是據實向朝廷上報,商人們對他非常感激。

D.王克敬遇事求實。鬆*富人每年主動獻糧給朝廷,他死後子孫貧窮,有關部門仍每年徵收,不夠就攤派在田賦之中讓百姓繳納。王克敬上奏朝廷免除這項糧額。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是,監者懼夷情叵測,必嚴兵自衞,克敬悉去之,撫以恩意,皆帖然受約束。

(2)鄱陽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罪之,顧不自愧耶?

【回答】

1.B

2.C

3.D

4.D

5.B

6.(1)在此之前,前往監督的官員擔心倭國人的心理不可揣測,一定要嚴密部署*隊防衞,王克敬將*隊全部撤走,用恩惠和信義安撫他們,日本人都俯首收斂,接受管理。

(2)鄱陽距離省治(這裏)有上千裏之遠,等到行省發佈命令,老百姓就快要餓死了,他做了仁愛之事我們卻怪罪他,自己難道不會感到慚愧嗎(我們自己反而不感到慚愧嗎)?

【分析】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B項,“發:下令”錯誤,應該是“打開,開倉”的意思。B錯誤。

故選B。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用法的能力。

A項,第一個“為”是介詞,“向,對”的意思;第二個是介詞“被”的意思。

B項,第一個“於”,表被動,翻譯成“被”;第二個“於”,介詞,“從”的意思。

C項,兩個“以”都是介詞“把”的意思。

D項,第一個“且”,副詞,“將要”的意思;第二個“且”,副詞,“尚且”的意思。

故選C。

3.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項,“文中的……“視事”和“乞骸骨”相近,含義是指交還官職,告老還鄉”錯誤。“視事”是“治事,任職”的意思。

故選D。

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

 “竊發”做“瑤賊”的謂語,中間不能斷開,所以“發”後斷句,排除選項AC;

“*”做“與”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所以“*”前斷句,排除選項B。

故選D。

5.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B項,“減免了百姓們要繳納的鹽額五千引”錯誤,原文“泰定初,出為紹興路總管。郡中計口受鹽,民困於誅求。乃上言,乞減鹽五千引”的意思是:泰定初年,外任紹興路總管,郡中按人口徵鹽,百姓被強制徵收弄得貧困不堪,王克敬於是進言請求減少鹽額五千引。由此可知,王克敬只是進言請求減少鹽額五千引,最終有沒有減免文中沒有説。B錯誤。

故選B。

6.此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賦分點:(1)是:這。懼:擔心。夷情:倭國人的心理。叵測:不可揣測。悉:全部。去:撤走。撫以恩意:狀語後置句,應該為“以恩意撫”,用恩惠和信義安撫他們。帖然:俯首收斂。受約束:接受管理。(2)比:等到。且:快要。彼:他。為:做。仁:形容詞作名詞,仁愛的事。罪:名詞作動詞,怪罪。

【點睛】

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譯為主”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譯為主”是説對於大多數句子、大多數詞語,可以採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難以表達原文意藴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考生一定要養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後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適當的進行意譯。

參考譯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從小就聰明,丞相完澤見到他後説:“這孩子相貌秀麗俊偉,將來必有出息。”後來被朝廷徵召擔任*浙行省照磨,又升任檢校。徽州百姓汪俊上書誣陷富人*,省臣派王克敬去查驗真相。克敬察覺他言不符實,路上向他闡明禍福,汪俊後悔,將對簿公堂時,竟服毒*而死。延祐四年,監察四明的日本人互市。之前,監察者害怕外夷的情況難測,必定嚴格派兵自保,克敬全去除了這些措施,用恩意撫慰日本人,日本人都服從接受管理。有一個身陷日本的士兵,到這時跟從日本商人(從日本)來到*,向王克敬申訴,希望回到家鄉。有人擔心事情會有變故,克敬説:“難道有士兵還鄉,卻不接納嗎?如果出了意外,我願承擔責任。”事情傳到朝廷,朝廷嘉獎了他。鄱陽一帶鬧饑荒,總管王都中把官倉的米減價賣給百姓,行省想治他擅自開倉賣米之罪。克敬説:“鄱陽距離省府有上千裏之遠,等到行省發佈命令,老百姓就快要餓死了,他做了仁愛之事我們卻怪罪他 ,自己難道不會感到慚愧嗎?”都中因此得以免罪。泰定初年,外任紹興路總管,郡中按人口徵鹽,百姓被強制徵收弄得貧困不堪,王克敬於是進言請求減少鹽額五千引。行省下令王克敬向從海外運貨來貿易的人抽税,違背貨運規定的人照例要收他們的貨物,商人以風水無常為由進行辯解,有關部門不聽從。王克敬説:“某貨出某國,所在地有遠有近,貨物有輕有重,他們冒着重重險阻,出入於萬死之中,放棄近路走遠路,放棄重貨運輕貨,難道符合人情嗎?”王克敬將這些情況詳細呈報給皇上,眾人不能駁倒他,商人們感激他。第二年,被提拔為湖南道廉訪使,調任海道都漕運萬户。這一年,正當天曆之變,從海路運糧的船隻有後到直沽的,沒有完成運輸任務,又將糧食運回南方,行省想治督運官員的罪,命令他們又運回直沽。王克敬説:“如果他們常年這樣往返,確實應該治罪。現在他們歷經萬死,完好地將漕運的糧食運回南方,難道不是沒辦法才這樣做嗎!請讓他們統計運送的石數,附帶裝在次年漕運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聽從了他的建議。元統年間,起復為*浙行省參知政事,請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淮田的規定,朝廷聽從他的建議。鬆*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運萬石大米獻給京城,那人死後,他的子孫窮得將要行乞,有關部門仍然每年徵收大米,不夠就混雜在鬆*田賦之中,讓百姓負責交納。王克敬説:“匹夫隨自己的意思獻大米,求取名爵來求得一人的榮耀,如今他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經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讓全郡的人都受此事的損害。”上奏朝廷請求免除這項糧額。嶺海一帶的瑤族暗中發動,朝廷調戍兵去*,正逢提調*馬官缺少,舊例,*不得參與*政,眾人不知該怎麼辦。克敬大聲説:“行省掌管某方面的權力,假使萬一有比這更重要的情況,難道也要受法令所限,坐視不管嗎?”就調兵去抓捕。 任職五月,請求退休養老,年剛五十九。克敬做官所至之處,都有美好的聲望和政績,被稱讚為名卿。著有詩文、奏議,流傳於世。三年後掛了,年六十一。朝廷追封他為樑郡公,諡號文肅。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熱文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