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课外文言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

课外文言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

中文知识站 人气:2.43W

问题详情:

课外文言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

课外文言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川灌河            灌:灌注,流入

B. 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

C. 吾非至于子之门,    则殆矣  殆:大概

D.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尽头

15.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 我之谓也

B.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16.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属同一种情况的两项是(  )

A. 顺流而东行

B.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C. 而轻伯夷之义者

D.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8.这篇文章用寓言设喻,说明了一个什么哲理?

【回答】

14.C

15.AB

16.BC

17.B

18.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大,就难免贻笑大方。

【解析】

14.试题分析:.C项中的“殆”应为“危险”之意。

15.试题分析:A、B两项皆为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一般陈述句。

16.试题分析:A项中的“东”是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B项中的“少”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看”;C项中的“轻”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D项中的“美”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景”。

17.试题分析:A项中的前一个“焉”是语气助词;后一个“焉”是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认为”之意。C项中的前一个“夫”是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的语气词;后一个“夫”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D项中的前一个“于”是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后一个“于”同前面的“见”构成被动句式,所以它是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

18.试题分析:从河伯由开始的“欣然自喜”到“望洋向若而叹”再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河伯思想认识上的改变,这个寓言的寓意就清楚多了。

参考译文:

秋天的洪水按季节涨起来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伯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向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