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

中文知识站 人气:6.98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儒者可与守成论苏轼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萃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①为司徒,而五教行,弃②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此三圣人者,盖推之而不可去,逃之而不能免者也。于是益修其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周室既衰,诸侯并起力征争夺者,天下皆是也。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至秦之乱,则天下荡然,无复知有仁义矣。汉高帝以三尺剑,起布衣,五年而并天下。虽稍辅以仁义,然所用之人,常先于智勇,所行之策,常主于权谋。是以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既平,思所以享其成功,而安于无事,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而武夫谈臣,举非其人,莫与为者。故陆贾讯之曰:“陛下以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叔孙通亦曰:“儒者难以进取,可与守成。”于是酌古今之宜与礼乐之中,取其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觐会同冠昏丧祭一代之法。虽足以传数百年,上下相安,然终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源深而流长也。

夫武夫谋臣,譬之*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譬之五谷,可以养生,而不可以伐病。宋襄公争诸侯,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以败于泓,身夷而国蹙。此以五谷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诗书,杀豪杰,东城临池,北筑辽水,民不得休息,传之二世,宗庙芜灭。此以*石养生者也。善夫,贾生之论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东坡文集卷四十》)

[注]①契: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任司徒,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②弃:周族的始祖,被尊为“百谷之神”,所以叫“后稷”。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麟凤,鸟兽萃焉  萃:聚集.

B.而蒸民粒,世济其德  济:成全

C.虽稍辅以仁义        稍:逐渐

D.身夷而国蹙          夷:平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思所以享其成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此以五谷伐病者也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思想*很强的策论文,从多个角度雄辩地阐释了儒者对于守成的重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文人主政的*思想。

B.文章首先阐明上古三代以杰出贡献和文德教化而赢得天下,从而安守天下,继而阐明刘邦凭借武力取得天下却缺乏文士治理天下。

C.文章最后用精当的比喻,并结合宋襄公和秦始皇正反两例,论*武夫和文士在攻守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而总结了文人用于守成的观点。

D.本文多用结构对应的整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更体现了论说文雄辩的**,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世俗不察直以攻守为二道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得之,以是守之,传数十世,而民不叛。岂有二道哉?

(2)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智既无以相倾,则力夺而已矣。

【回答】

14.D

15.C

16.C

17.夫世俗不察 /直以攻守为二道 /故具论三代以来所以取守之术 /使知禹汤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极功/而陆贾叔孙通之流/盖儒术之粗也。

18.(1)(这三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代,而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

(2)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吧。

【解析】

试题分析:

14.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夷:受伤。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则: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所以:固定结构,用来……;D.以:介词,用/介词,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C文中宋襄公和秦始皇的失败教训,均为反面事例。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对于天下,圣人是无意于取得它的。比如那*海,千百条谷水汇入其中;比如那麒麟凤凰,各种鸟兽都聚集(到它们的周围)。即使想要推辞,又怎么能够呢?大禹治理洪水,排除了万代的忧患,将沟沟壑壑整治成桑田沃土;让像鱼鳖般未开化之民,成为穿衣戴帽懂文明之人。契(xiè,古代人名)做了司徒之后,名种教化才得以施行;弃(后稷的名字)做了农官(虞舜命弃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教民耕稼之后,众百姓(蒸,众)才吃上了粮食,世人成全了他的美德。至于商汤与周武王拯救困苦的百姓,然后建立了仁德而长寿的国家,所以天下的百姓一个接着一个来朝见他们。这三个圣人,也许是因为辞让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躲避他们也不能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整治好国内的政事,阐明教化,因此他的百姓不改变他们的好习惯。(这三个圣人)凭借这些来得到天下,又凭借这些来守住天下,传承十代,而百姓却不背叛(他们)。这难道有别的理由吗?

周王朝已经衰弱,诸侯都起来全力征伐抢夺,天下都是这样。如果用仁德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人们改正错误,那么就用智谋取胜吧;如果智谋已经无法使对方倾覆,那么就用武力抢夺罢。到秦始皇时,完全无秩序,全天下都败坏了,不再有人知道世上还应有仁德道义。汉高帝凭三尺宝剑,从布衣起事,五年时间就吞并了天下。虽然慢慢地用仁德道义来辅助治国,但是他所任用的那些人,一般都是对智谋和勇武很尊崇的,所推行的政策,都是以权术和谋略为主的。因此每战必定胜,每次攻占必定会夺取(土地财物)。天下已经平定,汉高帝悲愁没有能用来享受这功业,让国家平安无事,使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计策,但武士和谋臣,全都不是那种人才,没有能和他一起守成的。因此陆贾劝谏说:“陛下用武力夺得天下,怎么能用武力治理呢?”叔孙通也说:“儒生,我们很难与他们一起进攻,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守卫成果。”于是斟酌从古至今那些适宜的,并且与礼乐一致的,选择那些简单又容易懂的,浅显又容易实行的,把它制订成诸侯朝拜觐见聚会婚庆丧葬祭祀等的一系列律法。虽然足以流传几百年,天子臣民相安无事,然而始终不如三代圣人取得(基业)和守护(基业)的方法那样源头深远且流传长久啊。

那武士和谋臣,就好比是*草和砭石,可以治病,但不能够用来保养身体。儒生就好比是粮食,能够保养身体,却不能用来治病。宋襄公与诸侯争霸,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以致于在泓战败了,自己受伤,国家也陷入了困窘之中。这就是用粮食来治病的人啊。秦始皇烧毁诗书,杀死豪杰,东边的城墙修到了临洮,北边筑墙到了辽水,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基业)只传了两世,统治就被*了。这就是用*草砭石来保养身体的人啊。贾谊的议论多么好啊:“不施行仁德道义,进攻和守卫的形势就不同啊。”那世间的俗人不知晓,一直认为进攻防守是两种方法。所以(我)详细地论述了三代以来用来夺取和守卫的策略,使人们知道文王武王大禹成汤的威力和仁德,是儒者的最高功业。而陆贾、叔孙通这一类,也许只是儒家学说的表面现象吧。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