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

中文知识站 人气:3.04W

问题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改良措施,其落后*与反动*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然而,其*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权威的理*化,*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同年,清*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

清*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筹备设立资政院。

1907年

将考察*馆改建为*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质的文献。

1909年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1910年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开国会案,速设内*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1911年

建立责任内*,13名内*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12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回答】

*范例1:

淸末预备立宪是**近代化的开端。不可否认,预备立宪是淸*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的立宪改革,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系清王朝的统治,但这并不影响立宪改革的实践在事实上推动了*近代化。如《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了*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质的文献,体现了*权威的理*化和*生活的法制化;而《钦定宪法大纲》关于民众*权利和各项自由的规定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谘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都有效的推动了民众的*参与;谘议局、内*等*机构的设立和发挥作用,则体现了*功能的专门化。总之,预备立宪实践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无疑是*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对淸末民初的*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例2:

淸末预备立宪只是清廷顽固派拖延时局的措施,具有洁后*和反动*。从改革内容来看,淸末预备立宪确实反映了*近代化的趋向,但这并不能掩盖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实质,这一点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可以看出:23条内容其中的14条都是关于君上大权的规定,且皇族万世一系、皇帝至髙无上,所谓“臣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是点缀罢了,也根本无从实施。此外,责任内*13名内*成员中满族9人皇族7人,也体现了*改革的欺骗*。由此可见,立宪只是淸*迫于形势所进行的权宜之计,其目的只是披着近代化外衣行*之实,最终遭到失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注意:能够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回答也可以,但一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试题解析:可用由*史观或近代化史观来评判清末预备立宪。近代化史观可以视预备立宪为*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也对淸末民初的*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史观则要突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实质所以判定是近代化外衣行*之实,所以失败理所当然。

—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须有概括*表述。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③论*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淸楚。

二等(9一5分):①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②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③论*较完整,表述淸楚。

三等(4一0分):①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②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③表述不清。

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多元史观

知识点:近代*反侵略 求*的斗争

题型:综合题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