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中文知识站 人气:5.53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官职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汉文帝刘恒的年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并掌管治理京师地区。后因其逐渐掌握地方行政,所以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名。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杀了晁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回答】

1.B

2.B

3.C

4.(1)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2)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这句话的含义是“皇帝刚登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削弱诸侯,疏远人家的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断句时要弄懂句意,分清句子的主谓宾。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词*来断句,如动词为、侵削、疏等。“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中有两个主语,应在“公”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C项;“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意思是“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因此应在“公”前断开,排除D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而非年号。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说法不合文意,文中晁错说的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去”“遂”“逮”,(2)中的“乃”“绐”“载”等。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精通文献经典的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又苛刻。皇帝很喜爱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当时匈奴正强大,屡次侵犯边境,皇帝派兵抵御匈奴。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赞许他的看法。晁错又进言建议应该削弱诸侯,以及法令可以修改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对他的才华感到很惊奇。就在这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登位后,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修改。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陈述诸侯的罪过,要求削减他们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登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削弱诸侯,疏远人家的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什么这样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被尊崇,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晁错的父亲喝毒*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

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帝问爰盎说:“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帝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的大臣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惩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反叛的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就罢兵。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帝沉默了许久。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刑场被杀害。

晁错死后,谒者仆**公是校尉,担任将领攻打吴、楚叛*。回到京城拜见皇帝。皇帝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因削减他们的封地而发怒,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好事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声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后悔这件事!”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刻深 #峭直 #上善 #错为 #拜错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