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中文知识站 人气:1.47W

问题详情: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之外。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夏四月*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以归。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大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掩大德。”

(《左传•崤之战》)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B.敢犒从者              敢:勇敢地

C.不腆敝邑              腆:丰厚

D.彼实构吾二君          构:挑拨离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崤有二陵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夜缒而出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D.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B.“蹇叔进谏”和“蹇叔哭师”是突出蹇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格。

C.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观,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

D.晋*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秦穆公女儿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番工作之后,放走了。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一怒、唾两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格跃然纸上。

21.解释加点词句的意思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且使遽告于郑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回答】

17.B

18.C

19.D

20.C

21.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淹:久。遽:立即。乡:通“向”,朝。眚:过错。

【解析】

【分析】

17.

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查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项“敢:勇敢地”错误,由“敢犒从者”译为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可知,“敢”表示客气地说法,冒昧地。故选B。

18.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 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无义;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项前一个“且”是连词,况且;后一个“且”是副词,将。故选C。

19.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结合语境,同时要灵活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不同用法,再加以对比分析。A项“劳师以袭远”中的“劳”意为使……劳累,使动用法;B项“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的“辱”意为使……受辱,使动用法;C项“而以贪勤民”意为使……劳苦,使动用法;D项“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中的“市”意为到……做买卖,名词作动词。故选D。

20.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项中的“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观,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错误,“仁政”“爱民”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不是道家思想。故选C。

21.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意,注意实词在句中的灵活用法,个别语句不好理解时,则需放入原文语境中理解,不可断章取义。

【点睛】

从近5年全国大部分高考试卷看,命题者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选择有两个特点:第一,重视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立足解释文言实词的语境含义。第二,在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同时,也附带考查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它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这样恐怕不可以吧?(我们)*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了秦*。(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是久住,住一天我们就供给一天的粮食和用品;若只是路过,我们就准备好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急速去郑国报信。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秦*。”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队,这难道不是忘记先君的遗命吗?”

夏四月*巳,(晋*)在殽山打败了秦*,俘虏了秦*三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而回。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秦穆公穿着白*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知识点:*古代文学 春秋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告于 #郑人 #杞子 #郑使 #北门之管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