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中文知识站>习题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中文知识站 人气:4.8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共其乏困           共:供给

C.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13.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1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5.对“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C.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回答】

12.C

【小题2】B

13.D

【小题4】C

14.(1)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平时要多注意积累。C项中厌,通“餍”,满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无义;③是结构助词“的”;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A项中的“东道主”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汉语中指请客的主人;B项中“行李”指出使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现代汉语中是“认为”;D项中“有益”古今义均指有好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以判断的形式考查文言断句.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根据句意、句式特点及提示*词语“也”“曰”“其”等判断。

句意为: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得分点。得分点:(1)厌:同 “餍”满足;肆:扩张;阙:侵损;两个 “封”,第一个是动词,使……成为边界,第二个是名词,边界还得主要句式,“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厌”。(2)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假字,通“智”,明智;易:代替;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也就离开了郑国。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TAG标签:#知亡 #秦伯 #若亡 #郑而 #晋围 #
热文推荐
猜你喜欢